每個人或多或少有相對貧窮過的經驗,物資缺乏的年代,求學或青少年的年代,進入社會工作的時期,中年或晚年也可能會發生。雖然人們這方面的經驗大不同,但對貧困的感受則不會差太多,普遍是負面感受。
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階段,和長輩比起來不算什麼,只是三餐不繼,懷抱小小的希望,卻又不知道明天何去何從,時間也不長,比起很多人而言算是幸運的了。
兒童時期有過一人又冷、又餓、又累的情況,還沒有到萬念俱灰,但這般的驚恐,卻給了日後自己成長過程中面對貧困時的心理對照依據。
難忘的一碗麵
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時,夜間打工以支付各種費用,包括國際電話費、生活費,年輕的靈魂把自己送入了生活品質低落的境界。某幾天每餐吃著一塊沙琪瑪果腹,或者是啃饅頭度日,那時候連經過學校店裡賣的麵包區,都感覺吃麵包是很奢侈的事。
印象深刻的是,那時有一天傍晚去學校餐廳填飽肚子,點了一份的榨菜肉絲麵,麵碗裡頭有白花花的麵條,清翠的蔥花,很久沒吃到這樣的東西,覺得連味道淡的榨菜,幾條灰淨的肉絲吃起來都是人間美味。喝著麵碗中的湯時,看到同學在其他地方點餐、用膳,心頭有莫名的苦楚,彷彿覺得自己很丟臉,但明明別人並不知道我確實的狀況是如何,全是自己胡亂想太多而已。
還來不及品味完這份對我而言是珍饈美饌的白麵湯,我便打算匆匆離去,回到我愚不可及的人生裡,面對詢問,只能說還好,還行。:P
後來,離開這間學校,去了另一間在市區的國立大學唸夜間部,白天上工,晚間上課,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自己付學雜費、生活費與交通費,也買了自己第一台機車代步用。之後就更加警惕自己,不要落到這般田地,儘管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但必須更務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自己窮困的經驗,還有2件是比較有感觸的,簡單敘述如下。
其一是過期的超商便當
那時候超商便當剛推出的一兩年,買的人少,當天的便當到了晚上12點以後,是要丟棄銷毀掉的。如果厚臉皮一點,可以在那個時間點去要他們準備要丟棄的便當。也可以是設法和超商的店員熟悉一點,這樣每天晚上都有機會拿到剩餘的過期便當,其實微波之後,還是可以吃的,如果是超過12點好幾個小時,就不建議食用了。
寫到這裡,另外想到以前有個朋友告訴我打工或正班工作可以是選餐飲業,在薪資水平一樣的條件下,儘管每個月收入也不高,但午餐、晚餐或宵夜可以食用店裡的東西,也有機會拿到多出來的食物回去吃。覺得聽到那段話時,瞬間覺得當初大一打工時真笨,應該去餐飲業,而不是去賣不能吃的東西才對。
另外,超商也有關東煮的多種醬料包,真的沒錢的時候,也可以拿一點點回來配白米飯吃。
其二是退悠遊卡的押金
生活困頓時,到了月底可能沒什麼吃飯的錢可用。除了和同事或朋友小借貸外,如果悠遊卡裡頭還有錢,就拿去退款,至少有100元押金,再加上悠遊卡裡面的剩餘餘額(倘若還有正的話),之後有錢了,再去買新的悠遊卡。
退下來的一百多元新台幣雖然不多,但還是可以吃個三次正餐沒問題。真要是不行,離發薪日還有好幾天的話,只好買饅頭、泡麵這類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較便宜的食物,至少還比只買麵粉自己煮麵疙瘩要好吃些(也許有的人住家沒辦法烹飪)。
人生各種的經驗都有意義
不論每個人的貧困經驗是如何,都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
正面來看,個人覺得嘗過飢餓的滋味,才會知道基本需求被滿足時的甜美。
以台灣而言,1990年代後出生的人,大多應該很少體會到貧困的生活,人在幸福時,不能不知道自己在福中,也要記得幫助那些相對而言沒那麼幸福的人。
從這個角度發想,或許經歷過貧困是件好事,除了認清事實外,也給了人正面成長的力量。
但負面角度來看,過多的貧困經驗,也嚴重影響了人們向上的過程。
其實,當前的社會,很多人在生活基準線的上下努力,包括偉大的父母、認真獨立的青年等等,不要忘了給自己掌聲,也給彼此更多的鼓勵。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就會太悲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