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10月31日,馬英九針對原先被定為放假日的蔣介石生日發言,其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很有問題的,如:
蔣公雖然曾在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下一命令,但他光復、建設、保衛台灣,對台灣應是「功大於過」,許多人在今天蔣公誕辰紀念他「誰曰不宜」?這代表大家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
馬英九強調,一個歷史人物在施政當然不可能沒犯一點錯,一定是有功有過,蔣公在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當然也曾下一點命令,但整體應是功高於過,如不是他的堅持,台灣能否回歸中華民國還不知道,如無蔣公,台灣早就陷入鐵幕。
其實不然,我說不宜。
有關228事件這些與台灣有關的往事,很多人已經就此討論,這裡就不再敘述了。但是所謂的[光復]台灣,蔣介石並沒有光復台灣,獲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是美國,戰後駐軍的也是美國軍隊,蔣介石根本沒有所謂的光復,充其量,只不過是來[接收]而已。
建設台灣最主要的反而是日本人和蔣經國執政時期,這方面蔣介石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保衛台灣更是可笑的說法,證明馬英九還活在舊時代,思維和一般人差異過大。事實上當時影響台灣存續最重要的因素,是韓戰事件,以及美國軍事與經濟方面的力挺。蔣介石的軍隊根本不堪一擊,想派軍支援韓戰,美方,包括麥克阿瑟都認為當時的蔣軍不可戰。
而金門砲戰(台灣稱之為823砲戰),事實上是中國為了實踐12海哩,同時進行測試性的局部攻擊,試探美國的底線。而美國也配合演出了一場國際政治秀,提供台灣軍事設備,但是美國艦隊停在金門外海觀察戰事發展。那時中國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渡海,而美國的介入,讓台海維持很長時間的和平,所以功勞也不在蔣介石身上。
蔣介石過最多的地方,並不是在台灣,而是中國。他讓不同將領間產生紛爭,消耗其他將領兵力,只想培植自己的嫡系軍隊,因為二戰前後因內戰死掉的人,比二次大戰和日本作戰的時候還多。
國共和戰時期的徐蚌會戰,他遠端遙控調度不佳,不但徐州兵力盡失,他們被圍困也不努力派援軍支援,只有空投物資,以至於全團連眷屬盡殲。對日作戰的過程就更不用說了。
蔣介石在政治上有手腕,但軍事上沒有才能,又與一般人民脫節,所以在當年的中國不得人心,不然不會有那麼多的人要站起來打倒他以及他代表的資產階級,而貼近人民的團隊,才比較容易獲得勝利,所以蔣介石就逃到台灣來了。
馬英九的情況當然沒那麼不好,他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如果離人民的距離太遠,要成功的機率就小了。所以我們會看到他longstay,挑扁擔,做很多親民的事情。
可是啊,如果思想上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脫節,想要獲勝,恐怕就是一種負面因素。
學學同樣也是移民身份的法國新任領導人沙克吉吧,法國人不會懷疑他不愛法國,因為他做了很多讓法國人感同身受的努力。馬英九,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