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聞已經吵很久了,只是因為最近去過福州、上海,這樣的感觸更深。
在當地,我發現台灣水果的販售價格比大陸水果貴上許多,有些不只是報載的兩倍。問過一個上海師傅(運將),他說台灣的水果比較好吃,雖然貴,吃起來別有滋味在心頭。
也許,只要標上台灣的產品,都會有那麼點身價在。
我只是不懂,這麼簡單的事情,政府也要弄得好像是對方統戰云云,用不信任的態度來面對。
在零關稅的政策還沒出來前,台灣水果早就大批地登陸啦!
貿易商是最賺錢的第一批開拓者,如果現在還想投入這塊水果貿易大餅的人,其實還不算太晚。
青果產銷合作社、農會、貿易商,與最重要的農民之間,必須有很好的聯繫,可以共同或分別合作,將水果銷往中國,大幅提昇獲利,與減少產量過剩的問題。
要知道,中國以農立國,對岸在無產階級革命時,對工農階級是相對於當時腐敗的國民黨要照顧,雖然現在他們的處境也沒多好,不過仔細觀察其農工政策,確實是持續在關注這個問題。
所以這也不是我們農委會說的一年80萬的小利、小惠,要看的是可能上億元的商機才對。
你說對岸要複製台灣水果技術,反過來傾銷台灣,還不如說台灣也曾經這樣對日本做過。更何況,台灣水果在大陸販售已經好幾年了,早就是事實,只是數量的多寡而已,對岸農民也沒開發出比台灣水果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來。
這是因為產地、氣候與技術的差異,而政府高層與某些深綠的民眾一昧地用負面的態度來面對,只能說心寒,為辛苦的農民抱歉了。
提不出夠好農業政策的農委會,在政府機構的地位還比不上大陸,對岸的農業主管機關是農業部,比行政院農委會在制度上高了一點點,雖然是同級單位,不過畢竟不是一個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