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電影小說上市,版稅全捐魏德聖導演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

Posted by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上市,版稅全捐魏德聖導演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

好友藍弋丰改寫的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 CAPE NO.7上市後,去書店尋覓了買來拜讀,有時間的話會拿去換籤名。(誤

Plamc說,這次他改寫海角七號的電影小說,起因就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他還已經和導演魏德聖談好,這次電影小說的出版所得版稅,全數捐給魏德聖導演,供投資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之用。

我自己的解讀是,《海角七號》電影已經算是台灣的「崇拜電影(Cult Movie)」了,能夠出現有心人幫忙做電影小說,並且是台灣出版界中不錯的大塊文化來發行,已經是萬幸了。(天知道如果不是這樣的組合,會有什麼樣奇怪的出版社來出這本書呢?我很怕減分。)

雖然這本電影小說的版稅也不多,但對於《海角七號》電影的愛好者而言,添購一本221 NTD的小說(也許可買到更低),想成當中會有一點點錢是捐給魏導拍攝他想拍的《賽德克‧巴萊》,不也是一樁美事?

我向來不寫置入性行銷、廣告文,通常都是謝絕,以上的內容為自己主動幫忙推廣,只寫自己喜歡、關注或認同的東西,這樣才好啊。 

以下是該小說的內容簡介,不放入全文RSS中:

人只能活一回,唯有抓住機會,才知道夢想能否實現……
電影中未說出的故事,以及各個人物前傳皆融合於小說中,故事加倍,感動加倍。
附有彩色插頁16頁精采電影劇照。

阿嘉在台北玩樂團十年沒搞出名堂,心灰意冷地回恆春老家,頂著郵差的缺送起信來,每天卻仍過得渾渾噩噩,
直到他拿到一個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番地」的待寄郵包,人生機運起了微妙的變化,
直到他不甘不願地加入了當地一支雜牌樂團,內心對音樂的夢想又漸漸溫熱了起來……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離開台灣的船隻,也悄悄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他無法當面對戀人說清楚他們的未來,只能把思念與愛戀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栗原南女士從東京搭車,前往亡父老家整理遺物,發現了一盒尚未寄出的書信,她窺探父親的祕密情書後,深深感動,決定幫父親寄到「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同時她也根據極少的線索去打聽父親生前在台灣的生活……
南台灣的恆春,小角落裡的每個人為生活打拚,有幾個懷抱音樂夢想的小人物湊在一起:從台北返鄉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的小女孩大大、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搭調的人,竟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暖場而組團表演。從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對這支雜牌樂團很不滿意,每天擺著臭臉的友子卻被更跩的阿嘉惹得又生氣又想瞭解他,兩人在吵鬧中激發了莫名的情愫。友子在阿嘉房間裡偷看了「恆春郡海角七番地」的郵包內容,請求阿嘉務必要將郵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主人手中?
阿嘉跟友子迸出的激情火花,是否能夠繼續發展?
這支倉促成軍的雜牌樂團,真的能成功登台表演嗎?
人只能活一回,唯有抓住機會,才知道夢想能否實現……

劇本原著/魏德聖:1969年生。1993至1996年間參與多部電影和電視製作,包括日本導演林海象的《海鬼燈》、楊德昌導演執導的《麻將》等片,期間經歷場務、道具、助理導演等工作磨鍊和洗禮,奠定了日後電影工作的基礎。此外,也不停創作自己的作品,1994 年以劇本《賣冰的兒子》獲得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2000年擔任《雙瞳》的策劃兼副導演時,又因完成描寫「霧社事件」的劇本《賽德克‧巴萊》而再次榮獲該獎。無論從電影策劃、劇情規劃、拍攝手法、後製特效到電影行銷,皆有其想法與特色。2008年以電影《海角七號》為臺灣電影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小說改寫/藍弋丰: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事創作。多次倪匡科幻獎及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入圍,長篇小說《可摩佩旅人傳》及短篇小說《現代乞丐傳奇》、《刺客》發表於皇冠雜誌。

歡迎留下您的想法與意見:
新網站新氣象,會想到緞帶教堂的美好
一直很喜歡的緞帶教堂 Ribbon Chapel
2008 年 12 月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