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兩篇文章滿有趣的~
Evil Capitalism Heroes: 關於牛肉感想幾
Evil Capitalism Heroes: 關於牛肉感想幾—-PART II
Evil Capitalism Heroes: 關於牛肉感想幾—-PART III
我自己的感想雖然不值得一提,但我覺得美國牛肉吃起來的口感真的很棒,主要用穀物(玉米)飼養的牛,比用草飼養的牛,要好吃很多。
歐洲方面也開放高級美國牛肉進口,同樣是限定30個月以下的牛隻肉品,且規定使用穀類飼料的比例要超過6成多以上才行,日本方面也有類似的年齡規定。
好一段時間前,台灣開放美國非帶骨牛肉進口後,我在法商超市買回來煎,吃起來和澳洲牛肉有很大的不同,在餐廳點美國牛肉的牛排也是如此。而這次台灣開放帶骨牛肉的部份,我是覺得滿好的(可以吃美國牛肉的丁骨牛排了)。牛肉內臟是比較有爭議,我也覺得不好,應該不要開放進口。個人認為,不論是美國牛或澳洲牛,本地牛,儘量不要吃內臟,對人體的負擔很高。
去過美國幾次,也常常吃美國牛肉,也沒聽美國人在抱怨牛肉不好之類的,大家還是吃得很開心。而正如同Evil Capitalism Heroes格主所言,美國病牛2頭,日本35頭,歐洲1.9萬台,去日本、歐洲,大家還不是照吃當地牛肉?
上上個月在美國短期居住,到這個月初回來台灣前的這段時間,我除了吃牛排,西岸區域好吃的IN-n-OUT漢堡,在美國發現當地牛肉和澳洲牛肉最大的對比是麥當勞的漢堡,台灣的麥當勞漢堡之前吃用的是澳洲牛,同樣是拿麥香堡Big Mac來比,美國麥當勞使用的肉餅口感和味道就比較棒,而且同樣都是絞肉。:P
我喜歡日本在這方面的政策,似乎是讓餐廳標示產地,反正想吃美國牛的人就去吃,不想吃的人就不要吃。愛吃的人反而會趨之若騖,對於產品資訊的全面性揭露,讓消費者有效知道,這應該是各國要努力的方向。
對許多消費者而言,目前進口的30個月齡美國牛肉相對比較高價,要接觸到的機率其實不高,故我不認為會對本地牛肉造成排擠效應。
台灣搞到這樣已經很難看了,大概除了台北市有推動自主管理與牛肉認證這件事情比較值得鼓勵吧?
我自己的立場是希望賣場(已經做到)、餐廳強制標示使用的牛肉類別,就和當初毒牛奶事件一樣,各家自清,反正沒標示的店家,消費者就自己斟酌,有標示的店家,不論賣的是美國牛、台灣牛或澳洲牛,想吃的人就去吃,不想吃的人會選別的。而我呢,一定是挑有標示使用美國牛的餐廳去大快朵頤一番啦。^^
台灣的媒體環境和政治氣氛實在夠特別,炒作與反智輪流上演的頻率之高,真是前代未聞,地球奇葩。
部份政治人物的表演,以及許多人的反應都是過度的,而我想,這就是台灣的特色吧,也沒什麼好說嘴的。
延伸閱讀:FDA的評估報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