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今天(2009年10月7日)的Logo換成這個:
用條碼機掃描就可以得出google的字樣,為何今天會換成條碼(barcode) (from en wikipedia)的logo呢?
儘管Google在logo圖片的說明文字提示用的是條碼的發明來敘述這個logo的使用,但事實上,根據歷史資料,應該是紀念條碼發明的專利正式通過日。歷史上的1952年10月7日,發明者申請的美國專利正式通過了,專利號碼為US Patent 2,612,994。(當然,這個專利現在早就過期了~)
條碼是由美國人Joe Wood Land和Berny Silver發明的,其專利的申請日期是1949年10月20日,當時開發申請的專利是「Class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分類器具與方法)。
1951年時,Joe Wood Land與Jordin Johanson進入IBM公司服務,並說服該公司發展這套系統進行商業化。雖然,IBM最終還是完成了這個系統,但當時還沒有能夠完全處理這套資訊的機器,要等未來才有。當時的條碼是同心圓形,又被稱為牛眼(bulleye)。:P
長得像這樣:
1952年專利正式通過不久後,Philco公司買下了這個專利, 並在同一年賣給著名的RCA公司。
1960年代到1970年代,Sylvania公司與美國東岸鐵路業者試行使用條碼在鐵路系統上,但因為灰塵會弄髒標籤、成本、財務問題,最後還是失敗,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廢棄了這個系統。不過,條碼的命運有了轉機,美國郵局希望建立一種系統來追蹤他們的卡車進出倉庫之用,就委託Sylvania公司來開發比用在鐵路上更簡單的系統,條碼就派上用場了。
接著,Whiskas食品公司的前身Kal Kan又委託Sylvania公司開發比用在郵局卡車上更簡單、成本更低的系統,貼在該食品公司的寵物食品箱子上,用來做庫存控管,而這個時候開始,也引 起更多食品業者對條碼系統的興趣,條碼終於能夠大規模流行,也要得利於食品業者的勇於嘗試。
條碼更有條理地全面地走入人類社會,是在標準產品碼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完成以後,這是由UCC在1973年參考IBM的系統改良後推行的,逐漸廣泛地在美國、加拿大使用,用來追蹤商品,這套UPC系統,也把條碼做了最重要的標準化,讓更多商家可以使用同樣的條碼系統來工作。之後的國際EAN碼廣泛流行,是在UPC基礎上發展的。
條碼一直發展後,除了一維條碼,又有了二維條碼、QR Code、彩色條碼等能存放更多資料的系統誕生,也便利了人類的商品交易、資訊交流過程,條碼實在是功不可沒。
至於未來,無線射頻標籤RFID,將會是能夠取代條碼,建立更多應用的系統,目前已經使用在電子護照、電子病例、物流管理、悠遊卡、智慧卡、ID卡辨識上。未來一定還有更多的可能性。:P
google logo 使用的條碼標準應該是Code 128。
想試試看自己英文名的條碼用Code 128產生是哪一種樣子,可以參考這個 線上條碼產生器。 我的名字條碼圖片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