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之前溝通的基礎,這第二次的胡連會同樣也是安排縝密的表演。
所謂政商關係,從這次的場面就看得出來,數百位企業領導人或代表,能夠和胡錦濤握手,就算是短短三秒,只要在大合照裡,至少就有某種的默契在,在中國的市場發展多少也有加分的效果。
中國固然還是人治色彩重的國家,人和則政通,胡錦濤的建樹如何不論,至少有良好的示範效果。
在第二次胡連會中,大家恐怕只記得胡錦濤,連戰純粹是個陪襯的台灣在野黨代表,卻也意味著這類會談,除了有實質意義的溝通外,就剩下表演性質了。
有趣的地方是台灣各政黨的反應都是制式化的,猜也猜得出來。
台聯:連戰納表稱臣,成為中國去台灣政府化棋子。(千篇一律)
民進黨:呼籲胡錦濤要與台灣民主共存,盡快與台灣政府及執政黨展開對等對話,同時嚴厲譴責連戰不敢為台灣爭取權益,附和中國打壓台灣的言行。(千篇一律)
國民黨:宣稱兩岸現在情勢大好,要提出共同市場、和平發展等等。(千篇一律)
親民黨(好像沒什麼聲音,因為它不是主角)
當中以台聯的反應最沒sense,應該說從以前到現在,台聯的主張大概就是這樣,多半很狹隘且不實用,他們的話通常聽一聽就算了。這類主張通常都把格局做小,自然就被邊緣化。
民進黨則憂慮的是中國都不和他們談,所以必須申明立場,同時要念念自己跑去打小報告的連戰。雖然想改善和美國、中國的關係,但是沒有太大的著力點應該是最大的問題。
國民黨雖藉由能和中國對談的籌碼,講話自然大聲些,有些時候我覺得沒必要那麼沒原則。
至於親民黨,誰記得他們做了什麼事情呀。
最近三國志11日文版上市不久,試玩一下後,再看胡連二次會,覺得小國就是要懂得小國的生存之道,不弄好和大國的關係,想要自己硬幹是不太可能生存下去的。
附註,之所以標題用胡連二次會卻不用連胡會,是因為連戰的地位沒胡錦濤那麼大,沒必要往他臉上貼金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