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90多個國家承認雙重國籍(multiple citizenship),比以往的數目還要更多,原因究竟為何呢?
最大的理由是現實考量,不論是從經濟上、技術上,全球化浪潮下,吸引不同民族的人才在本國定居,在文化經濟科技或軍事方面給予更多貢獻,對很多國家來說變得更理所當然。但在政治上,各國通常是避免雙重國籍人士擔任公職,因為這會有政治忠誠度問題,特別是戰爭頻繁的年代,這種問題會更被凸顯。
過往,雙重國籍的避免,是政治上的考量,還有實質上對一國經濟財產、人才流失風險的控制。如今已經不是冷戰的年代,大規模軍事衝突機率也降低的地球村,對雙重國籍的承認或默許(大多數國家採用這樣的態度),各國都儘量因地制宜。
最近泰國總理爆發擁有英國國籍的爭議,如果是在過去的戰爭年代,這種問題會非常地嚴重。泰國雖然對這個事件有不同黨派的解讀,但一國總理是他國人的爭議,應該還會發酵一段時間。
台灣最有名的雙重國籍事件自然是李慶安事件了,顯見政治上,雙重國籍的爭議明顯,具備雙重國籍的人非常不適合擔任公職,除非事先放棄。
外籍人才為本國助力
不過,在學術上、經濟上、體育或文化上,雙重國籍者的被接受度就應該要提高,這也是多國承認或默許雙重國籍下的狀態。
以足球為例,歐盟球隊中如果沒有哪些雙重國籍的非洲出身球員,歐洲的足球還會那麼精彩和好看嗎?
從90年代末期墨西哥、巴西開始,許多新興的經濟體都採用雙重國籍的政策,讓海外族裔人才、本國族裔在海外的人才回流為國服務,印度、越南在雙重國籍政策下,經濟成長的態勢明顯。而台灣最大的對手南韓,也在今年新採用了雙重國籍政策,吸收海外人才為韓國的科技、經濟效力。
我個人認為,台灣儘管承認雙重國籍,但除了政治上要排除外,在文化、經濟與科技領域,應該也要採取對雙重國籍更開放的態度,而不是規定或道德期許雙重國籍者在學界就得放棄外國國籍。講求現實的產業界根本沒這問題,有更好的活力。
中國也應該也採取這樣的作法,而不是拒人於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