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思考,印度洋沿岸的觀光勝地,在2005年將遭受蕭條的打擊,龐大重建費用與重新吸引觀光客的多種努力,恐怕得花上一番功夫。
這不僅僅是對當地政府而言,也包含受苦的人民、營運觀光業主、國際投資財團,彼此環環相扣。各個受害村莊的重建
主要是需政府的協助,旅館、度假村與港口設施,主要是業主出錢出力。預期在重建行動中,南亞的經濟體系會逐漸恢復,恢復一些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
重建是悲傷的,除了面對親友死別,還要受損環境的恢復,重建硬體設施,需要更多的人力去關懷與幫助。而商業導向的建物更新,也可望是國際市場大餅。可是說穿了,沒有國際投資者,該地區的觀光業是不會興盛的,什麼時候資金會到位,什麼時候重建完成比例提高,就是南亞旅遊業重起之日。
經濟方面的影響,首當其衝恐怕就是許多靠南亞旅遊業為生的人了,不論是當地人或是國際投資者、旅遊業者,在迫切需要的情況下,相信是會努力復甦才是。短期內,度假旅遊需求是不會減少的,這些人會轉換到其他同性質旅遊勝地為主,嘉惠太平洋地區的島嶼。但肯定也有不少人因心理因素,選擇離開海邊的度假景點。
其次是受影響的漁業市場,印度洋不少沿岸港口受損,恢復雖然可能只需要短暫時間,但相關配套需要磨合也不少,加上海洋因海嘯後的不確定因素,底層魚群、迴游魚群數量是否有減少的情況,這些都考驗當地的漁業。
至於是否影響地球自轉,我想這個問題是很有趣的答案。我們都知道科學中有一個「測不準原理」,物體隨時都在變化它的物理狀態,是很難測得準的。地球自轉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些不一樣的變化,我們很難很精準地測量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當地表發生這麼大的地震時,地球的自轉軸心或速度,是不是會受影響,應該是肯定的答案,一點點,但很難量得出來。就好像旋轉中的羽球,碰到空氣中的粒子或小風,是不是會受影響而有一點點變化,我們是看不出來,但實際上是一定有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