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大學領導學程開設「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25名修課學生向外界募款50萬元進行登山活動與課程相關的事件,有不少人批評,儘管是直接以公開招標方式,委託給「戶外領導有限公司」承辦,但相關的爭議圍繞在「企劃書」不該這樣寫,或程序方面、學生該做哪些事情的問題。
我自己的想法是比較粗淺簡單的:
如果學生們這次是說,「群眾集資來做山林守護紀錄片」,這個點子會好很多。
對金主來說重要的點
其實募款或募資,這行看久了認識一段時間之後,你會觀察到對於金主來說,最主要的點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究竟這個投資能不能回本?可以的話,那就繼續談,不能的話,就當做是 donate,這個捐助金額的大小或贊助與否,完全取決於第二點。
第二個點就是對方講的這個故事,金主會不會想買它,but this story or not,不夠動人的話就不會想買單。至於純贊助的話,可以讓自己或自己關注的人可以加分,那就贊助。
同樣是上山的勸敗故事,你說要做山林守護紀錄片,會比告訴大家說,我們要去爬山,去做領導課程學習之類的,在山林中做特定學習這些梗要好得多。
前者是有實際顯著產出的,過程中學到的事情對外可以說是副產品。
但後者是把學習這事情放前面,大多數人的認知是,這個學習的成本應該要學習者自己買單,因此市場接受度就不高,或會產生爭議。
設法讓人相信你的故事有賣點
我們可以看到,要求贊助的人,只要故事講得好,企劃書寫得好,才有機會拿到贊助人給予的資金,不論這個是投資性質,還是慈善捐助性質都是類似的,你要有可以信服人的東西出來才行。
近年中國大陸市場新創團隊的募資狀況,有好的點子和好執行力的,拿到的資金規模普遍不小。
聽過比較誇張的例子像是東西還沒做出來,只是拿一份 PPT 簡報檔,就找到 500 萬元人民幣金主的。
他們能做到這事情的條件,就是給個好故事嗎?不盡然,但至少人家是信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