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牽涉到公平性的問題,但其實在經濟風暴中,也牽涉到市場動能的問題。
拯救瀕臨危機的銀行或金融機構,是當前全球經濟風暴歐美政府的主要施政方向,而且並不一定是每個都拯救,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說銀行就比較重要,苦哈哈的私人企業就不需要拯救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銀行是資金供應到市場、企業、家庭的重要角色,一家銀行倒了,牽涉到的環節很多,會造成全面性的社會問題,有太多的企業與家庭會受其害。而日前破產重整的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之所以美國政府不救,除了它並不是商業銀行外,積重難返,加上淨值已低,相關在市場上造成的損失已經造成,在考慮後續效應的比較下,捨棄雷曼兄弟,救AIG是可以理解的。
歐洲金融問題也深,設法將值得救的銀行收歸國有,或者是購買其股票,提供資金並掌握控制權都是已經在進行的方式。
以台灣來說,已經有慶豐銀行被政府接管,而受傷嚴重的台新金,政府已經想辦法要解決,避免台灣金融危機在短期也隨之擴大,讓它們倒,對台灣的好處太少。這和讓一個經營不善的民間企業倒閉不一樣,前者倒閉有可能會讓更多企業倒閉,後者倒閉,頂多是該公司股東、雇員造成的損失,兩者所造成的結果和影響程度不同。
公不公平?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沒什麼好說的,沒有任何政府敢擔全面性經濟危機的風險,看歐美救市的過程就知道了,而且這些橋段未來也將會在亞洲也上演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