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中時晚報今天出刊最後一期,隨著台灣股市的風起雲湧,也陪伴許多讀者度過下午看報查盤的時光。
雖然很多家媒體都說中晚是被景氣打敗,資方立下停損點,以免拖垮公司之類的。但停刊最根本的原因,我覺得還是競爭對手強,時空環境改變的緣故,而且這也應該不是個句點。
中時晚報的競爭對手我指的不是聯合晚報,而是電子媒體和鑫報等財經類報紙,需要看財經資訊的人,現在有電子媒體就夠了,相關的節目資訊豐富,買一份專門的財經報紙能掌握更多資料(但容不容易倒是其次)。這些因素或許可歸類為時空環境的改變,讓中時晚報的發行量從60萬份掉到8萬份不到。最重要的是,現在還有網路媒體,我們看電子報,上網看各家公司、媒體提供的資訊就好了,更即時迅速。
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日報的本業。台灣四大平面報紙中,蘋果日報成功地成長、茁壯,相對壓縮了其它三大報的生存空間,自由時報發行量居次,再來是聯合報,中國時報的發行量是最末的。
蘋果日報辦「大眾報」的專業度、排版、美術、攝影,已經是業界無人能敵。文字的部分雖然還不是很完美,但蘋果日報有鋤報會,會時時檢討每日的報紙,所以今天的錯誤與批評,是明天成長的力量,他們雖然投下很多資金,但在台灣站穩腳步。
蘋果日報每日發行量60萬份,廣告的份額讓其它三大報望塵莫及。去年我在蘋果刊登大版面分類廣告的價格還記得很清楚,比其它家要便宜。但才一年時間,最近去問相同的版面,價格已經是去年的三到四倍以上,這還只是分類廣告而已,獲利最豐的商業廣告,成長假設只加一倍,也是相當驚人,因為他們的量大,做到一定的口碑。如果我是廣告主,今年這樣的情況執行預算當然只會優先考慮蘋果日報,接著才是其它報紙,因為效益最好,它的平均閱報率最高。
廣告量減少,中時報系受害會比較大,因為它的發行量比較小了,相對分到的廣告預算就少,人事成本和印刷成本也沒有辦法負擔中國時報、中時晚報、工商時報三份報紙,以及時報週刊(綜合類雜誌週刊市場龍頭當然是壹週刊,其它幾家週刊包括時報週刊發行量與廣告都下滑很大)。
雖然聯合和中時有商討兩份晚報合併,聯晚負責編務,中晚負責廣告業務,但怎麼算成本還是不會合,只好宣布停刊。我想就算是工會說要重新集資來讓晚報繼續下去,恐怕也很難,畢竟時不我與,再起機會渺茫。復刊了,卻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業務量支持。
中時現在的家長余建新近日也有想買中視的構想,可能是他收購中天之後有做到一些成績才要繼續往電子媒體發展。因此,停掉中晚,可能是中時另一個舞台的開始。
台灣報業要走的路是艱辛的,絕不是外頭人表面看得光鮮亮麗,每天出刊的好壞、錯誤、編輯方向、採訪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香港蘋果日報進軍台灣之後,都面臨更大、更多的挑戰。聯合報已經和星報搭在一起,兩份報十元搶市,自由時報到處在送免費報,還是沒辦法和蘋果日報競爭,因為做不出特色來。中晚停刊,說真的,恐怕並不是個句點。
有空再來討論台灣四大報的話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