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07年1月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從25國擴大到27國,但歐盟成員中反對與贊成歐盟擴大的爭議仍多,以至於土耳其的入盟議題延後,入盟之日恐將很長。另一方面,塞爾維亞想加入歐盟也命運坎苛,日前塞爾維亞與前南刑庭的合作得到改善,歐盟才同意繼續展開談判。塞普勒斯和馬爾他在日前也獲得歐盟財長會議同意2國加入歐元區,另外土耳其、克羅埃西亞入盟談判也正持續中,歐盟擴大的爭議其實在過去就一直存在,由先前例子來看土耳其或其他國家的入盟,或許可瞭解歐盟所面臨的擴大問題有哪些?
在過去的50年間,歐盟歷經了6次擴大的過程,前4次雖然相對要簡單些,但仍舊有反對聲浪。在1973年時,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一度試圖阻撓丹麥、愛爾蘭與英國加入歐盟。希臘加入歐盟一事,經過會員國充分討論後,直到1981年才獲准成為第10個會員國。而1986年西班牙與葡萄牙加入歐盟時,經濟還很落後,經過一番討論才得以入盟。
到了1995年,當時的歐盟執委會主席戴洛(Jacques Delors),甚至懷疑奧地利、芬蘭與瑞典入盟一事,擔憂這些在軍事上不對稱的國家會對其外交和安全事務採煞車,但事實上證明並無這類的情況。
在2005年的歐盟第5次擴大,有10個國家入盟,當時有人認為波蘭等國的加入,將會導致整個歐盟的衰敗,但實際上這些新加入的東歐與中歐國家,卻提供了歐盟成長新的動力。許多在入盟前在經濟上較落後的國家,加入歐盟後不但並未使歐盟經濟衰敗,甚至藉由較廉價的土地與投資環境吸引經濟先進國投資,並引進充沛的勞力資源,刺激活化了歐盟經濟,這固然是對資方而言是有利。西歐的勞方則認為當地政府應該限制外來勞工的人數或比例,減少對本國勞動市場的衝擊,不少受到外來勞工影響國家的民眾支持此項論調。
近來針對歐盟擴大議題的反對意見增溫,所謂第6次擴大包含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其中以法國部份人士意見最明顯,他們認為歐盟還沒有準備好再擴大,特別是2004年10月在義大利簽署的歐盟憲法條約尚未獲得所有會員國認可前(但法國與荷蘭在2005年公投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而贊成意見中也不乏反對歐盟憲法條約者,如部份英國人士,他們相信歐盟藉由現有基礎即可容納新成員。日前法國總統大選後,薩科齊的態度是反對歐盟讓土耳其加入的,對於歐憲問題,他主張推精簡版歐憲來解決。
歐盟雖然通過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入盟,但仍擬定了不少措施要求2國限期改善,包括海關其稅務改革等等,才能納入歐盟的經濟體系。而土耳其入盟的延遲,除了反應出屬於伊斯蘭文化的土耳其與歐盟成員國間文化差異過大,反對歐盟擴大意見的力道也是近來最強的一波,加上土耳其本身有很多和歐盟相左的歧見,包括港口開放問題,賽普勒斯希土族裔分治的爭議等等,要成功加入歐盟,雙方付出的努力非常巨大。
隨著歐盟的擴大,最明顯的改變之一是歐盟官方語言的種類持續在增加,同時字母系統也會增加,2007年1月時,保加利亞的入盟,使得該國使用的字母系統成為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後的第3種歐盟字母系統,而歐盟的官方語言將增加為23種,其中包括西班牙境內的巴斯克語、加泰隆尼亞語和加利西亞語等等,歐盟的官方文件就必須產生對應的多種語言版本,倘若也想加入歐盟的土耳其在未來獲准入盟,字母系統還會再增加,並且納入伊斯蘭文化的語言。由於語言的多元化,使得英語的地位變得更為重要,比當初歐盟最主要使用的法語更為廣泛使用,原因是方便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能夠以英語為範本再翻譯為其他語言,即便是未來土耳其加入歐盟也是一樣。
雖然反對土耳其入盟的意見很多,多半是文化、價值觀、宗教或經濟上的不同或落後,但回顧歐盟前幾次擴大時的過程,可發現至少經濟議題並不構成問題,過往的例子中,經濟落後國入盟不但能提昇經濟水準,也有機會能刺激歐盟經濟活化,並提高歐盟向心力。真正的議題在於文化、宗教上,過往歐盟成員國從未有以伊斯蘭文化主導的國家加入,反對入盟者認為土耳其人口多,歐盟按照人口分配權利,讓較貧窮且文化不同的土耳其獲得更多權力會造成歐盟問題。
固然也有人以歐洲不能無限制地擴大為反對意見,但相對開放的歐洲價值觀人士認為,民主、人權與開放的市場經濟是加入歐盟的原則,土耳其能夠逐步來實現這些原則進行入盟,而接受這個原則的歐盟才是開放的歐洲。如果從過去的例子來看,加入歐盟有機會實現上述價值觀,並讓入盟國上軌道,而土耳其是否有機會變成更開放的伊斯蘭國家,融入歐盟體系,就看未來歐盟本身與土耳其雙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