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823砲戰(金門砲戰)事件的51週年,1958年發生了不少事情,也是冷戰時期中,沒有發生的一次核武危機,也被稱為第二次台海危機。
當年這場戰爭是對中國大陸來說是一種試探,測試美國的底線。台灣方面一開始就屬於挨打的份,直到美國第七艦隊協助(事實上停在中國海域範圍外,沒有繼續深入,象徵意義較大),並提供物資支援後有成功反擊的局面(實質提供榴彈砲、飛機與飛彈)。
最特別的支援是提供100 架F-86 Sabres軍刀機,並首度實戰試驗AIM-9響尾蛇飛彈,這讓台灣方面於空戰中有很大的優勢,也實驗成功這種飛彈的實力,獲得很好的空戰戰果,後來AIM-9成為美國空軍的主要空對空飛彈之一。
當年的9月15日於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中美會議,中方提出的條件是蔣介石撤出金馬等沿海島嶼,並承諾一定時間內不攻擊台灣本島,撤出的軍隊不追擊。而美方也要求蔣介石撤出金馬,理由是這不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台)範圍內。
蔣介石自然是不願意, 反正繼續留著看美國的反應。美國仍舊給予蔣介石支持,還透過第三國表示可能在保衛台灣外島的戰役中使用戰術核武器,並提供台灣榴彈砲等重型武器反擊。當時的蘇聯總書記赫鲁雪夫也表明,警告中國大陸方面不可觸發美蘇核武對抗。
中國方面逐漸停戰,減少砲擊次數,隨著1978年中美建交,金門砲擊也就停止了。
請參見維基百科金門砲戰條目
不過,美蘇兩國真正的核武危機,在823砲戰後的10年,1968年於古巴飛彈危機真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