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 人生勝利組: 端木賜學行俱佳 (12:31, Sep 12, 2012)
- 大阪城內展示室的大阪夏之陣的真田幸村 (23:26, Nov 18, 2010)
- 三談諫逐客書 - 新加坡副總理認為台灣人才閉關 (23:42, Nov 11, 2010)
- 台灣最低合法性交年齡其實是滿16歲以上 (約當高中二年級) (22:50, Nov 3, 2010)
- Linux平台使用SSD必讀 (範例為Ubuntu) (23:20, Oct 19, 2010)
- 從台灣榮登全球最低總和生育率看台灣社會人口危機 (10:23, Sep 20, 2009)
- 中英文新生兒命名事典 (23:52, Apr 25, 2009)
- 公主病,過了30歲就很難好 (21:43, Jul 4, 2007)
星期天, 四月 24, 2005
今天來介紹的是,MO:Then女主角陵祈(Misasagi Inori)的配樂鋼琴版本,特別提出來的地方是
中間開始的變化,在憂傷的場景,又會帶給人希望。和男主角曖昧不明的態度,以及背後的秘密,副標題為「Sweet note」,這讓配樂中的Inori,形容地相當貼切。
雨は、いつかあがるのかな……?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六, 四月 23, 2005

這首曲子是我最愛的鋼琴曲之一,是Memories Off系列的主題曲喔。在MO系列中,用到的場景多半是結局或是名場面,而且配合其他樂器伴奏,在中間會轉強力道,很能感動人心。
這首是純粹的鋼琴版本,在MO4里採用此曲的名場面是畢業典禮時的畢業生代表致詞。畢業生代表藤原雅以中氣十足,極具魅力的聲音道出以下的畢業致詞:
三年的時光轉眼間飛逝而去,我們迎接畢業的時刻終於來臨。
回首過去,許許多多的回憶如同走馬燈般,清楚在眼前浮現。
我們在這裡遇見了良師,在他們的守護之下,逐漸地成長茁壯。
我們在這裡交上了益友,在彼此的切磋琢磨中,讓自己發展進步。
我們是永遠也無法忘記,在這校園裡所度過的每一個,充實又美好的日子的吧。
畢業之後的漫長人生裡,還會有著什麼樣的磨練和經驗,在等著我們去承受呢?
最後,由我滿懷著感激的心情,向至今曾經為我們犧牲奉獻的各位致辭答謝。
畢業生代表 藤原雅
這首曲子搭配藤原雅的聲音,和回憶的畫面,相當能襯托出氣氛。
尤其是致詞完,在校生們一起吟唱「螢之光」這首感人肺腑的驪歌之後,真的是滿有感覺的呢。
螢之光的日文歌詞,意義深遠,是很美的詞曲搭配。中文版的驪歌固然也是很感動,但同樣的曲調,配上不同的詞,味道就太一樣了。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五, 四月 22, 2005

銀河天使:永恆的情人 Galaxy Angel-Eternal love
用心看完一部很棒的動畫
這款遊戲是結合模擬戰略和戀愛冒險的遊戲類型。這次由日本ACG龍頭Broccoli和「爆裂工房」合作推出,CG原畫採用漫畫原著,連音樂、配音都是找動畫中的相同班底來演出,徹頭徹尾地把動畫版「重現」在遊戲平台上。
自由度雖低,但劇情才是本作主軸
整部遊戲的重點,是在其動畫運鏡原則指導下的各種人物對話、選擇、遊戲過場動畫、音樂。這些元素搭配劇情,就變成很完整又好看的卡通,而且,和一向搞笑、開其他動畫玩笑的銀河天使動畫相比較,遊戲版的內容反而更專注在戀情的部分,也是吸引愛好者的主因。
因此,遊戲一開始就讓玩者選擇要和那個女主角達成結局路線了,六選一之後,就開始相關對應的故事和劇情走向。遊戲的戰鬥只是充場面,達成勝利條件為首要原則,玩者可以發揮的就是戰鬥中的過程,在選好戰鬥計畫之後,雙方人馬進行廝殺。
比前作(銀河天使二代)好的地方,不像前作只能給指令行動而已,是這次玩者可以分別控制六台各有特色,女主角們駕駛的紋章機,讓戰鬥更刺激有趣。而即時的戰鬥,說穿了就是看他們打,可隨時改變行動而已,和一般的RTS不同。敵人的AI不是很聰明,很容易瞭解他們的戰鬥模式,玩者麾下的女主角們個個身懷絕技,能夠很華麗地用必殺技打敗他們,但完久了,對戰鬥部分會有些無聊,轉而期待後續的劇情走向。
玩者扮演的主角,如果要全部看完六個女主角的故事和劇情,當中無可避免地會碰到很多重複或類似的對話內容,這時只好按著跳過鍵打發時間,是筆者覺得在劇情安排上不夠巧妙,畢竟有些經點的戀愛遊戲,不同路線的重複劇情就想辦法做得很不一樣。對玩者而言,好感度並不是很重要,由於結局主要是happy end,想當然爾就是努力和一開始選的女主角互動良好,這樣戰鬥才會順利。天
聲光表現勝過同類作品
CG原畫、人物設定都和原著雷同,喜歡這部作品或日式風格的玩者肯定滿喜歡的。而戰場上的3D戰鬥畫面,有用到3D加速的特效,和同類型作品相比,光影、貼圖效果很精彩,電光、砲火齊飛的震撼,彌補了戰鬥上的單調。建議玩者把特效開最大,因為紋章機(天使)的貼圖,有鏡面和沒鏡面的效果差很多。
配音、配樂的部分都是原班人馬,演出也有模有樣,語音自然地就像看動畫一般,偶像歌手佐藤裕美來為演唱的歌曲也很不錯。
適合當愛情動畫來看
劇情在愛情上的著墨很多,適合年輕玩者體驗戀愛的美感,沒有激情的畫面,只有雋永的對白和情義深重的味道。遊戲末長出翅膀的天使會讓玩者感動先前的努力。遊戲的bug主要是翻譯上的問題,錯字以及對話有時候會空白而不知所云,雖然代理商光譜有更新檔的推出,但至目前為止尚未完全解決這些小問題。玩者倒是不用太擔心,要完整地看完這齣愛情戲,是沒有問題的。
總評:4
畫面:4
音效:4
操作:3.5
挑戰:3.5
娛樂:4
優點:動人的愛情故事和華麗的遊戲畫面。
缺點:自由度過低,重複劇情差強人意。
» 顯示/隱藏 迴響

Yulia Tymoshenko並不是模特兒或演藝人員,看起來應該是企業主管之類的人物吧?
日前Tymoshenko接受Elle雜誌採訪,當上了封面人物,照片中搭配的服飾、髮型,看起來真的很出色呢。猜猜看她幾歲?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四, 四月 21, 2005
小型的快閃「記憶卡」可說是近來人類資訊傳遞的革命,有別於昔往容量小、速度慢的磁碟片、攜帶式硬碟機,它們以日益嬌小的身軀,在各種周邊設備都有它們的舞台。
有數不清的產品採用各種快閃記憶卡來擴充記憶容量,為什麼?這就是記憶卡的長處所在,所有的快閃記憶卡都具備「省電」、「體積小」、「容量適中」的特色,只要你使用的數位、家電、通訊、資訊產品支援記憶卡,它們帶來的使用效益是巨量的。包括提升「可拍攝相片張數」、「可收錄音樂、聲音時間」、「可攜帶資料容量」以及「資料便於交換、攜帶」等能力。
很可惜,這些卡片都是不能互相連接的,由於不相容,因此如果你的數位相機是支援CF卡的,那麼就算你擁有SD卡,也是無法讓這台數位相機使用。所以,選擇市場佔有率高、未來發展性強的記憶卡是重要的事。這也反映在消費者選購數位相機或其他設備時,必須將這個重要性一併考慮,否則未來會後悔卡片漲價或不容易買,甚至無卡可用。
CF佔有率高價格低
原吋3.64公分X4.28公分
在眾多快閃記憶卡中,美國主導的CF(Compact Flash)記憶卡推出時間最早,市場佔有率最大(達到45%)。CF卡片背面可以讓你標示卡片用途,負責資料讀寫用的金屬插槽在卡片上方。目前市面常見的最大容量是1GB左右,高階市場還有更大容量的巨無霸。而幾乎所有的數位相機、大部分的PDA都有設置CF擴充卡槽,流通性高、成本與售價最低廉是它的特色。但最大的缺點是讀寫速度慢,體積大又比其他的記憶卡耗電。只要觀察使用CF卡數位相機的照片瀏覽功能很慢,即可得證。雖然最近有廠商推出高倍速讀寫的CF卡片,但在新一代記憶卡輩出之際,恐怕是過渡產品了。
SM薄如紙片讀寫快
原吋4.5公分X3.7公分
而日本東芝(Toshiba)鑑於CF卡體積太大又比較耗電,則推出SM(SmartMedia)記憶卡規格,薄如厚紙片,尺寸只有CF卡的一半大小,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約為25%。有缺角面為卡片插入面,讓機器讀寫資料的金屬接點在卡片背面。它的讀寫速度也略勝CF記憶卡,價位只比CF卡稍微貴一點點,容量也在伯仲之間。規格、設計上比CF還進步的SM卡可惜輸在支援產品少了一點,使得目前只有在日系的數位相機、DV數位攝影機產品有支援。
更嬌小的MMC
原吋3.2公分X2.4公分
為了改善CF記憶卡體積較大的限制,美國的Sandisk公司推出體積比SM記憶卡還小,但厚度稍厚的MMC(Multi Memory Card)卡。新款MMC記憶卡雖然改善了CF卡讀寫速度較慢的缺點,但由於後起之秀SD、MS卡異軍突起,淪為過渡產品的地位頗尷尬,也表現在低迷的市占率上。它和郵票一樣大小,缺角的一面為插入方向。讀取資料用的金屬接點在背面前方,一共有7個點。
細長且應用廣泛的的MS
原吋2.15公分X5.0公分
由日本新力Sony主導MS記憶卡(Memory Stick)則屬於較為特殊的記憶卡。MS記憶卡的插入面在最上方。負責資料讀寫的金屬接點在卡片後方。Sony一開始就確立旗下所有的產品線都支援搭載MS記憶卡的政策,並在SD卡也加入戰局後開放生產策略,擴大市場佔有率。雖然價格剛開始比其他記憶卡貴,但優異的資料讀寫功能、低耗電與SONY的背書還是吸引不少PDA、攝影機、數位相機使用。今年幾乎所有的品牌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都將加入MS記憶卡的擴充槽,顯示SONY登高一呼的魅力。MS卡分為「藍卡Memory Stick」、「白卡Magic Gate Memory Stick」兩種,前者價格較便宜,後者具備資料加密功能但較貴一點。
大幅改良的SD
原吋3.2公分X2.4公分
隨著數位版權保護的呼聲高漲,日本松下(Panasonic)、東芝與原先開發出MMC卡的Sandisk公司共同推出具備資料加密功能、大小與MMC卡類似的SD(Secure Digital)記憶卡。最大的優點是高速資料讀寫與傳輸、資料加密與低耗電。缺角的一面為卡片插入面,但置入方位與MMC卡不同,至於讀寫資料用的金屬點在卡片背面。由於採取開放式架構讓業界生產,並讓支援SD記憶卡的硬體產品也同時兼具相容MMC卡的功能,使得SD獲得了相當多公司產品的採用,市場佔有率有在上升。
有數不清的產品採用各種快閃記憶卡來擴充記憶容量,為什麼?這就是記憶卡的長處所在,所有的快閃記憶卡都具備「省電」、「體積小」、「容量適中」的特色,只要你使用的數位、家電、通訊、資訊產品支援記憶卡,它們帶來的使用效益是巨量的。包括提升「可拍攝相片張數」、「可收錄音樂、聲音時間」、「可攜帶資料容量」以及「資料便於交換、攜帶」等能力。
很可惜,這些卡片都是不能互相連接的,由於不相容,因此如果你的數位相機是支援CF卡的,那麼就算你擁有SD卡,也是無法讓這台數位相機使用。所以,選擇市場佔有率高、未來發展性強的記憶卡是重要的事。這也反映在消費者選購數位相機或其他設備時,必須將這個重要性一併考慮,否則未來會後悔卡片漲價或不容易買,甚至無卡可用。
CF佔有率高價格低
原吋3.64公分X4.28公分
在眾多快閃記憶卡中,美國主導的CF(Compact Flash)記憶卡推出時間最早,市場佔有率最大(達到45%)。CF卡片背面可以讓你標示卡片用途,負責資料讀寫用的金屬插槽在卡片上方。目前市面常見的最大容量是1GB左右,高階市場還有更大容量的巨無霸。而幾乎所有的數位相機、大部分的PDA都有設置CF擴充卡槽,流通性高、成本與售價最低廉是它的特色。但最大的缺點是讀寫速度慢,體積大又比其他的記憶卡耗電。只要觀察使用CF卡數位相機的照片瀏覽功能很慢,即可得證。雖然最近有廠商推出高倍速讀寫的CF卡片,但在新一代記憶卡輩出之際,恐怕是過渡產品了。
SM薄如紙片讀寫快
原吋4.5公分X3.7公分
而日本東芝(Toshiba)鑑於CF卡體積太大又比較耗電,則推出SM(SmartMedia)記憶卡規格,薄如厚紙片,尺寸只有CF卡的一半大小,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約為25%。有缺角面為卡片插入面,讓機器讀寫資料的金屬接點在卡片背面。它的讀寫速度也略勝CF記憶卡,價位只比CF卡稍微貴一點點,容量也在伯仲之間。規格、設計上比CF還進步的SM卡可惜輸在支援產品少了一點,使得目前只有在日系的數位相機、DV數位攝影機產品有支援。
更嬌小的MMC
原吋3.2公分X2.4公分
為了改善CF記憶卡體積較大的限制,美國的Sandisk公司推出體積比SM記憶卡還小,但厚度稍厚的MMC(Multi Memory Card)卡。新款MMC記憶卡雖然改善了CF卡讀寫速度較慢的缺點,但由於後起之秀SD、MS卡異軍突起,淪為過渡產品的地位頗尷尬,也表現在低迷的市占率上。它和郵票一樣大小,缺角的一面為插入方向。讀取資料用的金屬接點在背面前方,一共有7個點。
細長且應用廣泛的的MS
原吋2.15公分X5.0公分
由日本新力Sony主導MS記憶卡(Memory Stick)則屬於較為特殊的記憶卡。MS記憶卡的插入面在最上方。負責資料讀寫的金屬接點在卡片後方。Sony一開始就確立旗下所有的產品線都支援搭載MS記憶卡的政策,並在SD卡也加入戰局後開放生產策略,擴大市場佔有率。雖然價格剛開始比其他記憶卡貴,但優異的資料讀寫功能、低耗電與SONY的背書還是吸引不少PDA、攝影機、數位相機使用。今年幾乎所有的品牌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都將加入MS記憶卡的擴充槽,顯示SONY登高一呼的魅力。MS卡分為「藍卡Memory Stick」、「白卡Magic Gate Memory Stick」兩種,前者價格較便宜,後者具備資料加密功能但較貴一點。
大幅改良的SD
原吋3.2公分X2.4公分
隨著數位版權保護的呼聲高漲,日本松下(Panasonic)、東芝與原先開發出MMC卡的Sandisk公司共同推出具備資料加密功能、大小與MMC卡類似的SD(Secure Digital)記憶卡。最大的優點是高速資料讀寫與傳輸、資料加密與低耗電。缺角的一面為卡片插入面,但置入方位與MMC卡不同,至於讀寫資料用的金屬點在卡片背面。由於採取開放式架構讓業界生產,並讓支援SD記憶卡的硬體產品也同時兼具相容MMC卡的功能,使得SD獲得了相當多公司產品的採用,市場佔有率有在上升。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三, 四月 20, 2005

不知怎麼的,今天突然心情很糟,應該是說昨天開始就這樣了。想吐,不舒服,結果今天想看醫生,附近的診所因為醫護遊行的緣故休診。
心理也不是很舒服,好像是鬱悶在內,卻又是悲哀、焦急、錯亂的綜合體。
這就像心裡MC一樣,其實每個人都會發生,即使是知道,但還是不能釋懷。
為什麼手機掉了這件事情,會令人耿耿於懷呢?
這一切怎麼會如此這麼相似,巧合到不知道該怎麼辦。
要踏上以前自己走過的道路、城市,一定是很開心的吧。
如果沒有前進,那就是停止了。
Joey是前進的,自己卻停止。
不該是這樣,或許是害怕改變。
Karin、Inori道出的話語,糾結了心緒,聽著Miyabi所謂的真實,自己也好想去面對。
還沒有整理完的心情,和那個已經是朋友的人。
今晚,雨會停嗎?
雨は、いつかあがるのかな……?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二, 四月 19, 2005

昨天和白白去光華商場找舊遊戲,我們想要買秋之回憶系列的最早作品,也就是智也、彩花、小夜美、唯笑他們的故事。
一般的店裡賣的都是最新的秋之回憶:從今而後、秋之回憶:已經成為回憶的妳、秋之回憶2,這些是光譜發行的。至於第一代,還是智冠發行,市場上已經買不太到了。
找了很久,我們在地下樓的某間店,終於發現了這款遊戲的蹤跡,而且還是兩套呢,售價是299元。殺價的結果,老闆算我們兩套全新的500元。
另外還順便找了這一系列的DVD動畫作品,還跑到新光華(除了一般向動畫、遊戲外,有一堆成人向或女性向遊戲、影片的地方)去找。目前已經知道有MO1、MO2的動畫,但是MO3、MO3.5(MO:Then的動畫)反倒是找不到。
秋之回憶1的包裝盒比光譜後來代理推出的系列作還小,內容物也很簡單,但還是懷著開心的心情帶回家安裝。
我想,白白她一定也是回家就安裝了,畢竟那是MO系列的源頭,一切,都從那個時候開始。
» 顯示/隱藏 迴響
星期一, 四月 18, 2005
先寫在前面,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對無名小站作什麼批判或攻擊的文章,純粹就事論事而已。
在本文引用(TrackBack)的這篇文章中,已經有相當相當多的討論和想法在裡面。
執筆人簡單敘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三點:
1、法律層面:
姑且不論在學術網路時期,無名小站是否有違規收取商業廣告的費用或暫助(網友當時的抓圖),因為這屬於教育部規範台灣學術網路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是否能用公共財,進行收廣告費的舉動(利用公共財和廠商合作推出服務若有助公眾利益,部分案例可行)。
無名小站在法律和一般認知上,商業化最大的問題是其會員的移轉。學校屬於一個公法人的地位,其財產(無名小站的硬體設備)自然是在無名小站商業化後還給學校,這點在最近無名小站移機、添購機器更新可以看得出來。但是藉由學校硬體資源與學術網路資源打造出來的無名小站,其競爭立足點首先就已經和其他圖片服務網站不同,與民爭利這部分也先暫時不論。
會員移轉是最大的問題,一般商業性質網站的會員加入是有服務使用條款的,在民法上視為契約的一種。無名小站在學術網路時期的會員,他們存放在網站的資料,在無名小站商業化、轉型為公司(私法人)的同時,是否得以無償移轉,或者是不需再經由會員同意而移轉?這可打上了問號。
應該要讓使用者是否選擇成為商業化後無名小站的會員才對,因為契約的主客體在實際上已經有發生了變化。
再者,移轉的過程中,無名小站要回饋給交通大學1000萬新台幣的金額,這些過程都是受到關注和質疑的。是不是太便宜?或者是太貴,都有討論的空間。
比較好的例子,有點像優仕網誕生的過程,是由學校的育成中心和學生一起來作,再和廠商合作,讓學生進行創業育成的單位,妥善地處理這些事情,學校、學生、廠商三方利益均霑。
而不是像無名小站這樣,整件事情喧擾後,變成有很多人質疑。
雖然他們的使用條款有這一條「九、使用者同意當本站之所有權轉移時,若仍繼續使用本站服務者,視同使用者接受所有存放在本站資料庫之資料,隨本站所有權進行轉移。」
我很想問,當初在學術網路的時候有這一條嗎?
如果有使用條款的修改,那必須要用的使用者必須再同意一次才行。所以才認為,轉移過程應該讓「使用者自己決定要不要移轉」。
再者,契約的甲方身份已經改變,難道不需要再重新定契約嗎?
2、道德層面:
利用學術網路的頻寬和其他同性質網站競爭或許一般人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學術網路的頻寬可是相當大的啊,那些流量,換成在一般ISP機房代管,每個月可要花上數十萬到上百萬的頻寬費用。
也因為學術網路的速度夠快,使得無名小站可以透過加買機器、硬碟,無限制地擴張會員數量和圖片數量。而且用的是納稅人的錢,最近爭議很大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就說過國家一年補助學術網路的金額達到2億2千7百萬,這當中包含了電路費、通訊補助費、營運維護費用等等。倘若執筆人的瞭解沒有錯誤的話,這應該還不含無名小站主機硬體添購的費用才是,那些按照無名小站的說法,應該是系上支出的。執筆人就不知道這有沒有算在學術網路的補助費用內。
無名小站在商業化後,有所謂測速的網頁,並教導網友用執筆人看起來對客服人員是滿大負擔的語氣,去抱怨連線品質不佳的問題。這樣的作法並不是很恰當,畢竟客服人員他們不但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應該是ISP之間自己協調較佳。
實際上,這應該是無名小站目前所在機房,也就是和信希望和Hinet談peering(互連)價格的籌碼。眾所皆知和信和Hinet間的連線頻寬本來就不高,應該是和信根本就不願意按照Hinet的價格互連。Hinet和每一家ISP互連,價格上是有差異沒錯,但該付的錢還是要付,那為什麼有的ISP連Hinet就很快,而和信的就慢呢?
執筆人比較不能釋懷的是無名團隊下面這段話:(部分內容過長,僅節錄請見諒)
作者 wkwu (用嘴巴寫程式) 看板 0Sysop
標題 [公告] 無名小站 BBS 換新家囉
時間 Mon Mar 21 19:57:11 2005
如果您是用 Hinet ADSL 的站友, 可能會覺得很 Lag
就是一頓一頓的, 事實上這情形和無名相簿是一樣的, 只是相簿感覺比較不明顯
我們要對您說聲抱歉, Hinet 用很貴的機器把連往無名小站的網路故意弄得很糟糕
其實Hinet在國內有透明代理伺服器,最近又有設備要控管減少P2P流量,應該是沒有要故意讓無名小站很慢才是,很多ISP連和信網路也是滿慢的呢。
3、技術與資金層面:
無名小站目前主要使用的作業系統是FreeBSD,搭配的網頁伺服器Apache版本是1.3.27,圖片主機部分採用FreeBSD搭配squid/2.5.STABLE9。之所以用squid,是因為要讓大量的圖片用快取伺服器來改善效率的問題。
該站實際上用的主機配備和硬碟數量。因為目前在更新與添購機器,執筆人並不是很清楚。不過就目前瞭解到的作法,是透過大量的硬碟、Raid和多台主機達到圖片數量、效率的平衡。無名小站有透過英文字母的方式解決圖片儲存的問題,但有一些網友表示這樣未來會有頻頸。因為a到z他們好像幾乎都給一台主機,也就是說至少26台吧,加上一些數字開頭的圖片主機名稱,我只覺得無名小站的主機數量應該滿多的。
網路的部分,之前在交大的學術網路裡,先搬移到和信的機房沒錯,但這中間也有在亞太線上一小段時間,約莫是2月份的事情。4月2日的時候,還可以發現有時候網址會轉到交大機房的IP去,可能是因應流量或DNS的快取問題。目前連線品質並沒有比之前在交大時好,是確實的。
實際上使用的頻寬有多少,目前雖然應該是商業機密,但從交大機房的一部分MRTG連線頻寬圖表來看,在2005年2月之前,最大輸出的流量可達到每秒110Mb左右,最大上傳進來的約有每秒60Mb,但今年2月無名小站搬走後,交大資工部分報表中看到的流量只剩下每秒7到10餘Mb不等。
雖然執筆人不知道兩者相減之後,實際上是不是代表無名小站的頻寬,這個數字換算到一般ISP機房的價格,確實每個月要數十萬到上百萬元沒錯。
這還不包括購買機器、硬體設備的金錢。以目前該公司實收資本額兩千萬後,提出一千萬給交通大學,目前現金部位約為千萬,加上每個月的廣告收入,或許可勉強打平。
靜待未來發展,期盼學網爭議減少
不論怎麼說,無名小站有其魅力與特殊地位,站長群也有很誠意要解決問題。但從許多面向來探討這些問題,會發現如果真的要玩學術網路,要畢業後商業化,有比較有制度的「育成中心」模式,會比較沒有爭議。
至少,你可以知道行不行得通,不是嗎?
在本文引用(TrackBack)的這篇文章中,已經有相當相當多的討論和想法在裡面。
執筆人簡單敘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三點:
1、法律層面:
姑且不論在學術網路時期,無名小站是否有違規收取商業廣告的費用或暫助(網友當時的抓圖),因為這屬於教育部規範台灣學術網路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是否能用公共財,進行收廣告費的舉動(利用公共財和廠商合作推出服務若有助公眾利益,部分案例可行)。
無名小站在法律和一般認知上,商業化最大的問題是其會員的移轉。學校屬於一個公法人的地位,其財產(無名小站的硬體設備)自然是在無名小站商業化後還給學校,這點在最近無名小站移機、添購機器更新可以看得出來。但是藉由學校硬體資源與學術網路資源打造出來的無名小站,其競爭立足點首先就已經和其他圖片服務網站不同,與民爭利這部分也先暫時不論。
會員移轉是最大的問題,一般商業性質網站的會員加入是有服務使用條款的,在民法上視為契約的一種。無名小站在學術網路時期的會員,他們存放在網站的資料,在無名小站商業化、轉型為公司(私法人)的同時,是否得以無償移轉,或者是不需再經由會員同意而移轉?這可打上了問號。
應該要讓使用者是否選擇成為商業化後無名小站的會員才對,因為契約的主客體在實際上已經有發生了變化。
再者,移轉的過程中,無名小站要回饋給交通大學1000萬新台幣的金額,這些過程都是受到關注和質疑的。是不是太便宜?或者是太貴,都有討論的空間。
比較好的例子,有點像優仕網誕生的過程,是由學校的育成中心和學生一起來作,再和廠商合作,讓學生進行創業育成的單位,妥善地處理這些事情,學校、學生、廠商三方利益均霑。
而不是像無名小站這樣,整件事情喧擾後,變成有很多人質疑。
雖然他們的使用條款有這一條「九、使用者同意當本站之所有權轉移時,若仍繼續使用本站服務者,視同使用者接受所有存放在本站資料庫之資料,隨本站所有權進行轉移。」
我很想問,當初在學術網路的時候有這一條嗎?
如果有使用條款的修改,那必須要用的使用者必須再同意一次才行。所以才認為,轉移過程應該讓「使用者自己決定要不要移轉」。
再者,契約的甲方身份已經改變,難道不需要再重新定契約嗎?
2、道德層面:
利用學術網路的頻寬和其他同性質網站競爭或許一般人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學術網路的頻寬可是相當大的啊,那些流量,換成在一般ISP機房代管,每個月可要花上數十萬到上百萬的頻寬費用。
也因為學術網路的速度夠快,使得無名小站可以透過加買機器、硬碟,無限制地擴張會員數量和圖片數量。而且用的是納稅人的錢,最近爭議很大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就說過國家一年補助學術網路的金額達到2億2千7百萬,這當中包含了電路費、通訊補助費、營運維護費用等等。倘若執筆人的瞭解沒有錯誤的話,這應該還不含無名小站主機硬體添購的費用才是,那些按照無名小站的說法,應該是系上支出的。執筆人就不知道這有沒有算在學術網路的補助費用內。
無名小站在商業化後,有所謂測速的網頁,並教導網友用執筆人看起來對客服人員是滿大負擔的語氣,去抱怨連線品質不佳的問題。這樣的作法並不是很恰當,畢竟客服人員他們不但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應該是ISP之間自己協調較佳。
實際上,這應該是無名小站目前所在機房,也就是和信希望和Hinet談peering(互連)價格的籌碼。眾所皆知和信和Hinet間的連線頻寬本來就不高,應該是和信根本就不願意按照Hinet的價格互連。Hinet和每一家ISP互連,價格上是有差異沒錯,但該付的錢還是要付,那為什麼有的ISP連Hinet就很快,而和信的就慢呢?
執筆人比較不能釋懷的是無名團隊下面這段話:(部分內容過長,僅節錄請見諒)
作者 wkwu (用嘴巴寫程式) 看板 0Sysop
標題 [公告] 無名小站 BBS 換新家囉
時間 Mon Mar 21 19:57:11 2005
如果您是用 Hinet ADSL 的站友, 可能會覺得很 Lag
就是一頓一頓的, 事實上這情形和無名相簿是一樣的, 只是相簿感覺比較不明顯
我們要對您說聲抱歉, Hinet 用很貴的機器把連往無名小站的網路故意弄得很糟糕
其實Hinet在國內有透明代理伺服器,最近又有設備要控管減少P2P流量,應該是沒有要故意讓無名小站很慢才是,很多ISP連和信網路也是滿慢的呢。
3、技術與資金層面:
無名小站目前主要使用的作業系統是FreeBSD,搭配的網頁伺服器Apache版本是1.3.27,圖片主機部分採用FreeBSD搭配squid/2.5.STABLE9。之所以用squid,是因為要讓大量的圖片用快取伺服器來改善效率的問題。
該站實際上用的主機配備和硬碟數量。因為目前在更新與添購機器,執筆人並不是很清楚。不過就目前瞭解到的作法,是透過大量的硬碟、Raid和多台主機達到圖片數量、效率的平衡。無名小站有透過英文字母的方式解決圖片儲存的問題,但有一些網友表示這樣未來會有頻頸。因為a到z他們好像幾乎都給一台主機,也就是說至少26台吧,加上一些數字開頭的圖片主機名稱,我只覺得無名小站的主機數量應該滿多的。
網路的部分,之前在交大的學術網路裡,先搬移到和信的機房沒錯,但這中間也有在亞太線上一小段時間,約莫是2月份的事情。4月2日的時候,還可以發現有時候網址會轉到交大機房的IP去,可能是因應流量或DNS的快取問題。目前連線品質並沒有比之前在交大時好,是確實的。
實際上使用的頻寬有多少,目前雖然應該是商業機密,但從交大機房的一部分MRTG連線頻寬圖表來看,在2005年2月之前,最大輸出的流量可達到每秒110Mb左右,最大上傳進來的約有每秒60Mb,但今年2月無名小站搬走後,交大資工部分報表中看到的流量只剩下每秒7到10餘Mb不等。
雖然執筆人不知道兩者相減之後,實際上是不是代表無名小站的頻寬,這個數字換算到一般ISP機房的價格,確實每個月要數十萬到上百萬元沒錯。
這還不包括購買機器、硬體設備的金錢。以目前該公司實收資本額兩千萬後,提出一千萬給交通大學,目前現金部位約為千萬,加上每個月的廣告收入,或許可勉強打平。
靜待未來發展,期盼學網爭議減少
不論怎麼說,無名小站有其魅力與特殊地位,站長群也有很誠意要解決問題。但從許多面向來探討這些問題,會發現如果真的要玩學術網路,要畢業後商業化,有比較有制度的「育成中心」模式,會比較沒有爭議。
至少,你可以知道行不行得通,不是嗎?
» 顯示/隱藏 迴響
日前根據Netcraft調查多達62,286,451個網站(六千多萬筆)後的統計,網頁伺服器軟體Apache系列,市場佔有率站上前無僅有的新高,達到70.29%,7成以上的網站都用它當網頁伺服器(httpd)軟體。微軟的IIS伺服器軟體系列,雖然在數量上也是有成長,但是市場佔有率下降回到2001年4月的水準,等於是四年以來的低點,只有22.8%。
1996年4月問世的Apache伺服器,至今已經滿9歲了,在不長也不短的時間內,穩穩地佔據伺服器軟體第一名的位置。(如果它是作業系統就好了,笑
)
免費、穩定、安全與效率佳,應該是它成功的原因。剛好日前更新了Win32的2.0.54版本,趕快下載回來更新。配合yuwen之前教的Win32DisableAcceptEx參數,這樣網站就會運作得比較順了。Win32版本更新的方法很簡單,停掉伺服器服務之後移除程序,再直接透過安裝檔更新即可。
目前另一台自己用的電腦已經在進行Fedora的測試,都很穩定之後,就會想把目前服務的伺服器平台換成Fedora搭配Apache 2.0.54。
畢竟,Win32的版本自己重開伺服器的Generation數目開得太誇張。剛剛更新2.0.54前看一下2.0.53的記錄,它在24小時內,Parent Server Generation就開到了18個,記憶體還吃掉182MB之多,太扯了。
Apache 2.0.54也是目前Apache組織推薦最好的版本,官方網站也建議所有用戶更新(不論是Unix或Win系統)。如果不想升級PHP模組的人,也不用擔心會不相容,2.0.54搭配PHP 4.3.11與5.0.4,以及Mysql資料庫都同樣穩定。
1996年4月問世的Apache伺服器,至今已經滿9歲了,在不長也不短的時間內,穩穩地佔據伺服器軟體第一名的位置。(如果它是作業系統就好了,笑

免費、穩定、安全與效率佳,應該是它成功的原因。剛好日前更新了Win32的2.0.54版本,趕快下載回來更新。配合yuwen之前教的Win32DisableAcceptEx參數,這樣網站就會運作得比較順了。Win32版本更新的方法很簡單,停掉伺服器服務之後移除程序,再直接透過安裝檔更新即可。
目前另一台自己用的電腦已經在進行Fedora的測試,都很穩定之後,就會想把目前服務的伺服器平台換成Fedora搭配Apache 2.0.54。
畢竟,Win32的版本自己重開伺服器的Generation數目開得太誇張。剛剛更新2.0.54前看一下2.0.53的記錄,它在24小時內,Parent Server Generation就開到了18個,記憶體還吃掉182MB之多,太扯了。
Apache 2.0.54也是目前Apache組織推薦最好的版本,官方網站也建議所有用戶更新(不論是Unix或Win系統)。如果不想升級PHP模組的人,也不用擔心會不相容,2.0.54搭配PHP 4.3.11與5.0.4,以及Mysql資料庫都同樣穩定。
» 顯示/隱藏 迴響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 >>
好像是……用在結尾工作人員選單的吧
應該說類似而已,並不是同樣的旋律喔,你可以點上一篇,那一首我比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