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四月 30, 2008
中國駭客威脅遊戲基地與巴哈姆特,並策動DDOS分散式阻斷攻擊
其實這是近兩天的老梗,之所以會提,還是因為感受到現代人要做什麼都是玩很大,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類似這樣大規模地發動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散式阻斷攻擊來癱瘓特定網站的首頁或內頁,這幾年來都一直是很常見又有效(短時間能產生高效果,讓你網站不能run)的攻擊手法。得好的話能減少被攻擊網站的能見度,勒索金錢,或達成特定目的。一般的作法是找來網路上一大堆殭屍電腦,也就是有系統安全漏洞的主機、個人電腦後,讓這些電腦對要攻擊的網站發出成千上萬個網頁內容取得的要求,藉此癱瘓掉無法全部滿足與反應的伺服器,其他正常的網友就沒辦法瀏覽被攻擊的網站。
這2個台灣最大的遊戲社群網站,不會去同意中國WOW私服廠商的要求,以免牴觸WOW原廠廣告主的權益,因此這次的事件,既然發信與打電話要求的目的幾乎無法達成,那麼他們圖的是甚麼呢?
從中國奧運聖火事件以來,包括家樂福、CNN等被中國網民點名的企業,其網站陸陸續續都有被進行各種攻擊的情形,CNN被攻擊的強度很高,也是花了不少功夫來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要阻擋DDOS的難度說高不高,但也是有門檻的,好的負載平衡伺服器、防火牆,搭配適合的解決方案,如gslin、jnlin他們這次針對遊戲基地先用HAProxy搭配Cisco ASA 5520來取代掉Alteon AD3,今天下午遊戲基地又更換了一次更好設備,透過這樣的修改,2個網站對於DDOS的攻擊有比較好的應對能力。
實在不太懂為什麼要抗議或者是做某些東西,得用這類方式攻擊或入侵來達成目的?
這樣的行為和恐怖份子的本質不是很像嗎?
網路上的恐怖份子,在短期內的世界裡只怕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由 ivan 發表於 7:22 PM | 文章分類: 數位科技, www
迴響留言
大陸的私服,不這樣做廣告的,如果換做你,你會這樣到大陸做廣告嗎?明顯這個事大陸沒得利,那誰得到了好處呢?抹黑大陸人,在台灣有什麼黨會得到好處呢?為了自已的私利,不惜封閉台灣,這個挑起族群衝突的事在台灣已有多次,只是現在某黨丟權,不能明來,就出暗招,這個,從誰最終獲利來說,很明顯.大陸私服,只是找來的替死鬼而已!
類似的攻擊行動事例:
網站被襲主謀韓國人中國黑客扮演“僱傭兵”http://tech.QQ.com 2008年05月09日09:25環球時報詹德斌王軼鋒評論0條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今年2月初,韓國最大的拍賣網站遭到黑客攻擊, 1081萬會員的個人資料洩露。事件發生之後,韓國警方稱根據對IP地址進行追踪,發現黑客在中國實施攻擊,韓國媒體立刻把矛頭對準所謂中國黑客進行指責。但是韓國警方7日公佈最新調查結果讓韓國媒體大跌眼鏡:這次黑客事件的主謀竟是韓國人。
韓主謀僱中國黑客實施攻擊
據韓聯社8日報導,韓國警察廳網絡反恐中心7日表示,以美國eBay公司為大股東的韓國拍賣網站Auction遭受黑客攻擊事件是由韓國人策劃實施的。警方稱,在韓國人呂某牽線搭橋下,策劃這次攻擊事件的一名韓國主謀僱用了中國人魏某參與實施攻擊。目前已有包括中國人魏某在內的3名嫌疑人被捕,但韓國主謀仍在逃。
據韓國媒體報導,黑客在盜取Auction網站個人信息後,曾給該拍賣公司打電話稱盜取了1800萬名會員的信息,並索要數億韓元。該公司立刻上報信息通信部。據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有1081萬名會員的姓名、IP地址、住址、電子郵件、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被盜。韓警方稱,在抓到主謀以前,不會公開具體的犯罪經過和損失規模。
韓媒愛炒“黑客來自中國”
在韓國,通常只要發生黑客案件,媒體第一時間就會把矛頭指向中國,而“黑客來自中國”似乎也成了韓國某些人的思維定式。此次黑客事件發生後,韓國一些安保企業相關人士立刻就提醒,“特別對於來自中國的大量電子郵件,不要隨便打開”。韓國《東亞日報》文章甚至渲染稱,“中國黑客軍團把韓國當成了訓練場”。 《朝鮮日報》也報導說,韓國信息保護振興院本部長金佑漢認為以中國為據點展開黑客攻擊,或是在第三國經由安全防護薄弱的中國,試圖對韓國進行黑客攻擊的事例正在劇增。
早在今年初,韓國媒體就報導韓軍方稱“第三國黑客通過向韓軍官兵個人電子信箱發送含病毒的郵件,盜取和瀏覽了儲存在電腦裡的軍事資料”,並毫不負責地猜測“極有可能是中國人”。
韓網絡安全意識受質疑
但韓國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於韓國互聯網企業的安全意識薄弱,給了黑客可乘之機。據韓國媒體報導,這次攻擊事件中,黑客是通過給Auction網站的職員發送大量電子郵件實施攻擊的,在職員打開郵件的瞬間,用戶名和密碼就會自動落入黑客手中,黑客利用獲取的職員登錄信息,進入Auction的會員數據庫管理系統,從而盜取會員信息。韓國信息保護振興院的相關人士表示:“利用電子郵件獲取信息是非常古老的手法,如果互聯網專門企業的職員讓這種手法得逞,正說明網絡安全意識存在問題。”
韓國專家們呼籲互聯網企業應該針對極為猖獗的黑客攻擊制定出根本性應對措施。
[責任編輯:viasionguo]
網站被襲主謀韓國人中國黑客扮演“僱傭兵”http://tech.QQ.com 2008年05月09日09:25環球時報詹德斌王軼鋒評論0條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今年2月初,韓國最大的拍賣網站遭到黑客攻擊, 1081萬會員的個人資料洩露。事件發生之後,韓國警方稱根據對IP地址進行追踪,發現黑客在中國實施攻擊,韓國媒體立刻把矛頭對準所謂中國黑客進行指責。但是韓國警方7日公佈最新調查結果讓韓國媒體大跌眼鏡:這次黑客事件的主謀竟是韓國人。
韓主謀僱中國黑客實施攻擊
據韓聯社8日報導,韓國警察廳網絡反恐中心7日表示,以美國eBay公司為大股東的韓國拍賣網站Auction遭受黑客攻擊事件是由韓國人策劃實施的。警方稱,在韓國人呂某牽線搭橋下,策劃這次攻擊事件的一名韓國主謀僱用了中國人魏某參與實施攻擊。目前已有包括中國人魏某在內的3名嫌疑人被捕,但韓國主謀仍在逃。
據韓國媒體報導,黑客在盜取Auction網站個人信息後,曾給該拍賣公司打電話稱盜取了1800萬名會員的信息,並索要數億韓元。該公司立刻上報信息通信部。據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有1081萬名會員的姓名、IP地址、住址、電子郵件、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被盜。韓警方稱,在抓到主謀以前,不會公開具體的犯罪經過和損失規模。
韓媒愛炒“黑客來自中國”
在韓國,通常只要發生黑客案件,媒體第一時間就會把矛頭指向中國,而“黑客來自中國”似乎也成了韓國某些人的思維定式。此次黑客事件發生後,韓國一些安保企業相關人士立刻就提醒,“特別對於來自中國的大量電子郵件,不要隨便打開”。韓國《東亞日報》文章甚至渲染稱,“中國黑客軍團把韓國當成了訓練場”。 《朝鮮日報》也報導說,韓國信息保護振興院本部長金佑漢認為以中國為據點展開黑客攻擊,或是在第三國經由安全防護薄弱的中國,試圖對韓國進行黑客攻擊的事例正在劇增。
早在今年初,韓國媒體就報導韓軍方稱“第三國黑客通過向韓軍官兵個人電子信箱發送含病毒的郵件,盜取和瀏覽了儲存在電腦裡的軍事資料”,並毫不負責地猜測“極有可能是中國人”。
韓網絡安全意識受質疑
但韓國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於韓國互聯網企業的安全意識薄弱,給了黑客可乘之機。據韓國媒體報導,這次攻擊事件中,黑客是通過給Auction網站的職員發送大量電子郵件實施攻擊的,在職員打開郵件的瞬間,用戶名和密碼就會自動落入黑客手中,黑客利用獲取的職員登錄信息,進入Auction的會員數據庫管理系統,從而盜取會員信息。韓國信息保護振興院的相關人士表示:“利用電子郵件獲取信息是非常古老的手法,如果互聯網專門企業的職員讓這種手法得逞,正說明網絡安全意識存在問題。”
韓國專家們呼籲互聯網企業應該針對極為猖獗的黑客攻擊制定出根本性應對措施。
[責任編輯:viasionguo]
張貼迴響:
引用列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8373
沒有引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8373
沒有引用
訪客來源網址(僅列最多的10個外部來源):
- https://www.google.com.tw/ (36)
- https://www.google.com/ (9)
- http://yblog.org (4)
- http://checko.soup.io/post/2526257/ddos (3)
- http://www.google.com/search (2)
- https://www.google.com.hk/ (2)
- http://www.google.com.tw/ (1)
- http://tw.search.yahoo....start=1&b=11 (1)
- http://www.google.com.h...q8chnogxicarmh3a (1)
- http://www.google.com.t...mp;sig2=l4kzcvfs (1)
- http://www.google.com/u...yybf2dkz4n&u (1)
- http://tw.search.yahoo....&type_param= (1)
- http://www.google.com.t...0asq-6v4aq&u (1)
- http://www.google.com.t...0asq-6v4aq&u (1)
- http://tw.search.yahoo....start=1&b=21 (1)
這件事情,只能說它們未免太激烈了。。。
另外,想發問下
文章分類到底怎麼做
文章都沒辦法進到分類中。。
203.67.156.*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