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可說難做也可說好做,好做是說東西炸一炸配上高湯調好味道去蒸即可,不好做是說材料多樣,所以材料準備要費點功夫。
佛跳牆可高檔也可低檔,大餐廳一甕破千是很正常的事,問題是菜市場也有賣一盒兩百元的佛跳牆。大餐廳通常會放魚翅、干貝、鮑魚,菜市場通常會放豬腳,像南門市場裡的七百元的佛跳牆,大概會放上一顆小鮑,還有一點魚翅。
廚娘不懂魚翅怎麼買,因為魚翅貴,很怕被不老實的店家所騙,自然也不懂怎麼發魚翅,廚娘家的佛跳牆會放干貝,大概是廚娘做的佛跳牆裡最貴的食材。
筍乾如果是買人家發好的,最好回家再浸泡,讓它不要有太過衝的味道。
豬蹄筋跟魚皮回家後一定要洗過,感覺上好像看起來魚皮跟蹄筋都很粗,其實不用剪細,可考慮剪短,太細太小可能會煮化掉,到時會發現甕裡材料怎麼變得很少。
排骨可以自己醃來炸或是買市售的均可。
市場買來的乾栗子記得要泡水過後去掉夾在縫中的外皮。
高湯要自己做也行,不過廚娘為偷懶起見是用市售高湯。
材料:
白菜、筍、豬蹄筋、魚皮、鵪鶉蛋、排骨、芋頭、栗子、干貝、蒜頭、高湯
其中鵪鶉蛋、排骨、芋頭、栗子、蒜頭都得先炸過,然後才可以放入。
砂鍋鋪底大量的白菜,白菜出水後,跟高湯混合的湯汁就較為清淡。不過甕裝的佛跳牆一般白菜不會放太多(甚至只放筍不加菜),會比較重膠質的口感,喝起來也比較濃厚。
也因此才發現外面的佛跳牆
芋頭的口感還真重
220.133.18.*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