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月 1, 2008
對文章或新聞中出現的中文數字極度感冒
我對於台灣的中央社、中時電子報,以及中國的新華社等媒體,到現在居然還在新聞或文章中,使用中文數字這件事情很感冒。
這讓我想到數百年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政府、大學、教會與保守勢力抗拒傳到歐洲的阿拉伯數字一事,他們當時堅持用羅馬數字,不用異教徒發明的阿拉伯數字。
儘管目前還可看到羅馬數字在很多紀念碑、重要建築物的時鍾上,但最後,全球還不是都進入了由阿拉伯數字撐起的商業與科學運算殿堂?
我很不喜歡中文的數字,不但難寫,且不容易用來計算,放在文章中更是不利於閱讀且不美觀。
比方說下圖:
不覺得這超難看的嗎?
如果我的話,這些數據全部都會改寫成阿拉伯數字,且採用1484年法國醫生Nicolas Chuquet就發明的數字分組法,寫作如1,000,000的數據,看起來更容易閱讀。
或者是用千、萬、億搭配阿拉伯數字的用法,這和英文使用阿拉伯數字搭配Million、G是類似的。








由 ivan 發表於 1:32 AM | 文章分類: 教育學習
迴響留言
張貼迴響:
引用列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9091
沒有引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9091
沒有引用
訪客來源網址(僅列最多的10個外部來源):
- https://www.google.com.tw/ (35)
- http://wp.tenz.net/archives/572 (9)
- https://www.google.com/ (5)
- http://www.google.com.t...tart=10&sa=n (1)
- https://www.google.com.au (1)
- http://www.google.com.t...sxmgy8ffw&bv (1)
- http://r.search.yahoo.c...swibgcqxnht7k.i- (1)
- http://www.google.com.t...w&sig2=kr5ys (1)
- http://www.google.com.t...w&sig2=3eon5 (1)
- http://www.google.com.t...p;sig2=iucrzk0ps (1)
- http://www.google.com.t...mgy8ffw&sig2 (1)
- http://tw.blog.search.y...&fr2=piv-web (1)
- http://www.google.com.h...nbpu4tvo-azg9ixd (1)
- http://www.google.com.t...e4%bc%af+%e5%8d% (1)
- https://wp.tenz.net/archives/572 (1)
以中央社的稿子來說,我猜想很有可能會被文字直排的平面媒體採用;如果中文直走,阿拉伯數字就很難處理了。是要變成全型字,一樣直走嗎?還是轉九十度,用半型阿拉伯數字來排?不論如何都很難閱讀,還不如用中文數字。
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的編輯體例就是如此。所有的數字一律使用中文數字。
遇到橫排的媒體,我就不贊成全部使用中文數字了,理由是橫排時就如你上面的分析,用中文數字並不會比較容易閱讀,不如使用阿拉伯數字。
但,阿拉伯數字也有很多種用法,例如你提到的千分位法「1,000,000」、蘋果日報現在使用的「1萬5823」,甚至也有像 1 000 000 這種以空格來做千分位的方式,不一而足,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也不是所有提到數字的場合,都適合用阿拉伯數字。通常需要精確表示數量的場合,用阿拉伯數字會比較好,例如「39人」、「108台機車」等;但在表示概數,或在十以下的數字時,我主張使用中文,反而利於閱讀。例如「約一百多人」要比「約100多人」好、「二千三百萬人民」比「2千300萬人民」、「2300萬人民」都好、「三隻貓」比「3隻貓」好得多。
至於專有名詞中的數字,例如「Canon 450D」,沒得商量,就是用專有名詞中原有的形式,不可以轉換。
122.116.62.* | tenz1225 at gmail dot com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