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某顆特定星體的運轉來計算時間,對於縱橫宇宙的種族而言,實在不恰當。每顆已開發行星繞日公轉的時間都不相同,時間定義的混亂足以引起行政上的困難與種族間的對立。統治階級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揭竿而起的理由是「不願意使用中央時間」。長期的鎮壓不是辦法,制訂曆法的機構轉而求助於更大規模的天體系統:規定以銀河系自轉二億分之一圈為一年;巧得是,這段時間相當於銀河第一強權、休曼人習慣的一年長度。
休曼族進入宇宙時代的時間與過程都較大部分種族緩慢而痛苦,而且正值泰坦國第四度擴張期,各國忙於自保,無暇顧及此一新興種族。但休曼族憑著令人瞠目結舌的冒險性格,聯合平等待之的較弱種族,與泰坦族一爭雄長,居然壓制了這個極權國家的氣焰。休曼族不但倡導反泰坦同盟,更進一步坐上盟主之位,威勢從能夠召集各國重定一年時間的定義就可見一斑。
當時的與會代表恐怕都沒料到,由休曼族第一次星際航行作起點的「阿爾法」紀元不過通行了七百年,人類,包括休曼人、泰坦人,與其他或敵或友的人形種族,竟然被迫集體逃離母宇宙,藉由黑洞進入其中一個子宇宙苟延殘喘。這種大規模的星際逃難原因非常單純,有個泰坦白癡下令使用終極武器「Ω」(歐美加)。
這項武器的製造過程,宇宙中知曉的生命體不到兆分之一。但它的作用效應非常明顯:Ω武器能量(Ω場)所到之處,恆星內部氫融合加速,原本數十億年才會進入紅巨星的程序在數年之內完成,靠近恆星的行星,被毒辣的太陽燒炙之後,便被火球本體吞噬;離恆星遠一點的,當地熱能量耗盡之時,遠方盛極而衰化為矮星的太陽再也不能哺育生命的活動。行星本身,則彷彿胃絞痛一般爆發密集且大規模的地熱作用,火山爆發、斷層地震、大陸漂移,與隨之而來的海嘯、極冰溶解、氣候異常,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地獄,而且地獄的疆土每天都在擴張。
有句人民諺語:「有土斯有財」。各種族的政府高層很快發現智慧生命不可能永遠在星際艦艇中生活,況且Ω場對動力引擎也有毀滅性的影響;人類需要一個新天地。不過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這時候,知識不但是力量,更是財富與權勢。
早就有一個秘密組織在研究使用黑洞進行跨宇宙航行的方法。這個組織的自稱有些奇特,但很含蓄:「科學家對Ω會議」,簡稱「Ω會」。Ω這個休曼古代字母是該字母系統的最末一個,意義是「毀滅」。稱為「對Ω會議」,是泛指「因應世界末日的對策」,或是針對終極武器「Ω」,就不得而知。
「Ω會」背後或許有龐大力量支持,畢竟進行一個無底洞的研究是日擲千金的行為。能夠利用黑洞航行,就彷彿古早時代太空武器陣列對行星表面國家的震撼一般,具有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價值。想當然爾,集合銀河系最聰明生物的「Ω會」,必然受到各種拉攏、哀求、脅迫,與源源不絕的贊助廠商申請書。
當Ω場兵臨城下之時,原本依賴他人資助的「Ω會」搖身一變成為決定生死的帝王,過去爭取預算時受到的怨氣有了發洩的機會。不過這些宇宙中最聰明的生物們默默地分發黑洞穿梭艦的設計圖。擁有權力卻一視同仁,這樣的行為被人們傳誦不已,卻被那些「事半功倍」的頭領譏笑為笨蛋。
付錢時最不乾脆的人,都會搶著第一個享受成果。頤指氣使的資助者,尖酸刻薄的資助者,氣質猥瑣的資助者……這些把「Ω會」與其他人踩在腳下的傢伙,率先進入了事象地平面。他們到底去了哪裡,至今仍然是個謎。這些自以為聰明的傢伙,很有可能轉向其他宇宙發展了。
大部分艦隊進入了同一個子宇宙。第一次宇際航行成功之後,新的紀元展開了,為了紀念史無前例的災難與拯救大家的「Ω會」,新紀元名稱訂為「歐美加」。由於落腳的銀河系規模只有原本的一半,「年」的長度也變成銀河系自轉億分之一圈的時間。
這個銀河系雖然小,我們卻非常珍惜,因為它是素昧平生的異族賜給我們的。這個種族,叫做樂歌人。
星期一, 八月 1, 2005
【Ogame】01:歐美加紀元
歐美加25年。從我們來到這個宇宙迄今,所在的銀河系已經自轉了億分之二十五圈。

由 古書男子 發表於 11:55 PM | 文章分類: Fiction








由 古書男子 發表於 11:55 PM | 文章分類: Fiction
迴響留言
用英文字典查「omage」,可以得到其大小寫。
《劍橋哲學辭典》p.851:
omega 歐米茄 希臘字母中最後一個字母(ω)。依康托之用法,小寫的「ω」作為第一個無窮序數之專有名詞。以後,ω被引伸用作有限序數集合本身,甚至自然數集合之專有名詞。
至於Ω作為電阻單位時唸成歐姆,其作用是記號而非標音。電阻的英文是ohm,名稱來自發表歐姆定律以解釋電阻原理的George Ohm。其實,作為電阻單位的Ω卻以電阻一詞本身為音,是否恰當?我們不會把「水」當作水的容量單位呢。
用英文字典查「omage」,可以得到其大小寫。
《劍橋哲學辭典》p.851:
omega 歐米茄 希臘字母中最後一個字母(ω)。依康托之用法,小寫的「ω」作為第一個無窮序數之專有名詞。以後,ω被引伸用作有限序數集合本身,甚至自然數集合之專有名詞。
至於Ω作為電阻單位時唸成歐姆,其作用是記號而非標音。電阻的英文是ohm,名稱來自發表歐姆定律以解釋電阻原理的George Ohm。其實,作為電阻單位的Ω卻以電阻一詞本身為音,是否恰當?我們不會把「水」當作水的容量單位呢。
張貼迴響:
引用列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779
沒有引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779
沒有引用
訪客來源網址(僅列最多的10個外部來源):
歐美嘎是類似W但底部尖銳處較為圓滑的符號...
嗯,其實我也不是很確定啦!XD
220.139.163.*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