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採用的貨幣為東加勒比元(East Caribbean dollar),簡稱東加元(XCD),老實說這個縮寫和XD還真的很像。

▲聖露西亞(Saint Lucia)的地圖 from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網站
根據2005年的資料,該國人口有160,765人,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DP)每人為5,950美元。
島上的住民普遍講Patois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雖然1639年英國勢力已經深入該島,不過1651年則有法國人予以佔領,但1814年後法國將聖露西亞劃歸給英國,成為英國殖民地,1979年時獨立,成為大英國協的會員國之一。
聖露西亞有一點和台灣很像,就是盛產香蕉。不過在2004年被颶風侵襲後,香蕉的產量還在復甦中,2006年的香蕉產量約為3.4萬公噸,出口金額達到4715萬美元,換言之,每公噸香蕉約為1386美元,也就是說每公斤香蕉約為新台幣46.14元,一台斤約為27.68元,為什麼他們的香蕉有這麼好的價格呀?這當中必有值得觀察的玄機。
另外,聖露西亞為2007年板球世界賽的舉辦國,作為大英國協的一員,英國風行的板球運動自然是聖露西亞的重點運動之一了。
根據中國駐聖露西亞大使館的資料,2007年3月8日還有在該國舉辦招待會,聖露西亞外交部和農業部官員還到場祝賀並希望繼續合作。2006年中國對聖盧西亞的出口金額為412萬美元,從聖盧西亞進口2.5萬美元,這是中國方面的統計數據,為雙方的直接進出口額,不包括轉口貿易。
1個月多之後,台灣就宣佈建交成功,按照2007年的聖露西亞預算資本支出金額中有近半是外國援助款項來看,這場外交戰還有得繼續,不是中國先放棄聖露西亞邦交,就是繼續加碼與聖露西亞合作,台灣是否能夠與聖露西亞維持邦交是有待觀察的。
根據先前紀錄,台灣與聖露西亞在1984年曾經建交過,1997年聖露西亞又與中國建交,當時上任的總理是肯尼‧安東尼,改變了先前John Compton的政策,自然是和台灣斷交了。當John Compton於2006年12月重掌政權後,台灣與聖露西亞慢慢開始進行建交的協商,這段期間中國與台灣各自在外交場上角力,以至於台灣與聖露西亞斷交10年後的2007年,台灣宣佈與聖露西亞建交(而且還沒有簽署建交公報,變數頗大),猜猜看這次能維持多久呢?
updated:
台灣與聖露西亞正式在2007年4月30日簽署了建交公報。
雙方簽署聯合公報儀式歷時半小時,台灣由外交部長黃志芳與外交部中南美司司長柯森耀等人出席,聖露西亞出席者則有聖露西亞下議院副議長Marcus Nicolas、外交部長布斯吉、內政暨國安部長Dr. Keith Mondesir、住宅、都市改革暨地方政府部長Richard Frederick、教育暨文化部長Arsene Vigil James、農業、森林暨漁業部長Ezechiel Joseph、工程暨交通部長Guy Eardley Joseph等等。
128.62.95.*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