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昧曾經有「清晨日昇」的意思,
但這個字作為「幽冥昏暗」的解釋比較受歡迎,而且延伸出:
視力上的昏暗。左傳:「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
愚蠢--心智上的昏暗。尚書:「兼弱攻昧」。
冒犯--態度上的昏暗。韓非子:「臣昧死……」。
隱藏--使事物昏暗。荀子:「蔽公者為之昧」。
也就是說,幽暗之地、容易忽視、刻意忽視,都可以用昧來造詞表示。如
太陽西落之處,古稱「昧谷」。
不守信用,稱為「昧信」。
不通事理,稱為「昧於事理」。
態度輕慢,稱為「冒昧」。
三昧真火的昧,是否為幽冥之意?請大雅方家指教。
………………………………
味這個字在運用的過程中,從食物到哲學都佔有一席之地。
物體散發分子給予生物的口鼻刺激,如「調味」、「香味」。
食物或藥品的數量,如「兩味藥」。
作為動詞:辨認味道,列子:「有味味者」。
由辨味引伸為體察事理。如「體味」。
於是味也可以解為事物的道理、旨趣,如「意味」。
………………………………
一味這個詞,源自於數量。韓非子有「食不二味」,
意思不是滿桌食物只有一種味道,而是指只吃一道菜。
所以指稱某個人思考或行動時固執於一種方法,不願意改變,稱為一味。
各位不要昧於文字的原本意義,一味學習錯誤的用字喔^_<
星期一, 六月 5, 2006
« 【酷字辨】辨、辯,與其他。 | 優格網首頁 | 【佳句?】男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