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想,2003年是網路泡沫化後,網路內容還在重新成長的階段,這時候夠好的內容還不是很多。而部落格(Blog)的快速興起,Flash版本的進步、瀏覽器功能的突飛猛進,是從2004年才有明顯的發展,網友閱讀內容的時間就變多了。另外,包括Youtube的線上影片、MySpace、Facebook等社群網站慢慢發跡,提高了使用者黏度,加上寬頻的普及,無形中也更為增加了網友瀏覽網頁內容的時間,未來應該還會持續地提高,預估2008年肯定超過一半以上,但是這個增長
速度到了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呢?這倒是好問題。
網友使用搜尋引擎時間雖然有高達35%的成長幅度,但事實上是2003年的3%增加到5%,雖然比重時間不高,但搜尋引擎本來就是讓你查了資料就轉走,所以使用的時間相對比較少,但瀏覽次數相當可觀,5%的時間比重未來大概還會繼續增加,與內容的使用時間增加是類似的,因為搜尋功能還會越來越強化。
至於包括ebay、Amazon.com等電子商務網站的網友使用時間比重則較2003年短少了5%,比重為15%。
再來就是許多人討厭的電子郵件,其使用時間比重已經下降到33%,遠較2003年的46%滑落13個百分點,未來勢必會持續下降。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時間提高才是真的。
也因此,電子郵件的效益,勢必會繼續降低,除了垃圾郵件的問題威脅為,電子郵件本身不夠即時,造成現代電腦使用者負擔的負面因素也增加。可預期的是短時間內垃圾郵件業者更會努力地拓展業務發信,但效果越來越差的時候,垃圾郵件的因素將導致電子郵件的重要性和使用率進一步地下降。
電子郵件史可說是人類在網際網路年代的一種悲劇,一個很好的工具,卻被垃圾郵件淹沒了,使得全球必須要花費很多成本,垃圾郵件與電子郵件的關係,也證明了人是有劣根性的毀滅型生物,雖然只是你我其中的一小部份。
星期二, 八月 14, 2007
電子郵件使用率持續降低,內容才是王道
知名的收視率調查機構Nielsen/NetRatings花費了4年時間才做出的網際網路用戶使用時間,搭配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整理分析的報告出爐,雖然很多都已經是普遍認知的事實,但看一下量化後的統計結果也滿好的。
在這份報告中,網友花在網路上最多的時間比重是在閱讀內容這件事情上,content is king!
閱讀網頁上的內容幾乎用掉使用網路時間的一半,達到49.6%,比起2003年的比重34%增加了13個百分點,成長幅度達37%,也比2006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超越了使用搜尋引擎時間比重的增加速度,電子郵件閱讀率衰減。
這是怎麼回事呢?

由 ivan 發表於 10:11 PM | 文章分類: 數位科技, www, 時事評論
在這份報告中,網友花在網路上最多的時間比重是在閱讀內容這件事情上,content is king!
閱讀網頁上的內容幾乎用掉使用網路時間的一半,達到49.6%,比起2003年的比重34%增加了13個百分點,成長幅度達37%,也比2006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超越了使用搜尋引擎時間比重的增加速度,電子郵件閱讀率衰減。
這是怎麼回事呢?








由 ivan 發表於 10:11 PM | 文章分類: 數位科技, www, 時事評論
迴響留言
自從看了一篇報導後,基於維護個人隱私的考量,不是很敢使用Gmail(還有Google桌面等)。
報導詳細內容有點記不真切了,
大致上是說Google所收集的使用者資料是長期保存,(好像是)不刪除的,其他業者則通常只保留兩年。
他們有因此被質疑過收集資料的目的,但是還是維持這個作法。
雖然是個小人物,信箱裡也沒什麼值得人挖掘的事,還是有點忌諱就是了。
p.s.
法國的yahoo很好用,有了主帳號之後,可以設立多個分身,作不同用途(在網路上留言等),
所有信還是都會進到主帳號的信箱,如果發現某個分身總是收到垃圾信,可以輕易刪除那個分身。
只是這個功能到了台灣yahoo好像變收費功能了=,=
不好意思,初次留言就囉唆一堆...
報導詳細內容有點記不真切了,
大致上是說Google所收集的使用者資料是長期保存,(好像是)不刪除的,其他業者則通常只保留兩年。
他們有因此被質疑過收集資料的目的,但是還是維持這個作法。
雖然是個小人物,信箱裡也沒什麼值得人挖掘的事,還是有點忌諱就是了。
p.s.
法國的yahoo很好用,有了主帳號之後,可以設立多個分身,作不同用途(在網路上留言等),
所有信還是都會進到主帳號的信箱,如果發現某個分身總是收到垃圾信,可以輕易刪除那個分身。
只是這個功能到了台灣yahoo好像變收費功能了=,=
不好意思,初次留言就囉唆一堆...
.....錯誤字串... 真的很煩
不打了
總之要跟妳說 google 隱私很安全的
yahoo 也不錯
美國常常有一些 有的沒有的案件 事件
所以你不用擔心
你想的到的大多時候 都已經發生過了 或是 已經有先例了
個人的隱私 是有保障的
不打了
總之要跟妳說 google 隱私很安全的
yahoo 也不錯
美國常常有一些 有的沒有的案件 事件
所以你不用擔心
你想的到的大多時候 都已經發生過了 或是 已經有先例了
個人的隱私 是有保障的
我覺得永久保留比較好
紀錄性的
當然不是every detail
但是覺得永久保留其實對客戶較好
google 之前資料被 aol 外洩
資料基本上每個使用者都有被 hash 過
除非你交差比對基本上是查不到什麼有用的
紀錄性的
當然不是every detail
但是覺得永久保留其實對客戶較好
google 之前資料被 aol 外洩
資料基本上每個使用者都有被 hash 過
除非你交差比對基本上是查不到什麼有用的
張貼迴響:
引用列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7331
沒有引用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yblog.org/api/trackback/?id=7331
沒有引用
訪客來源網址(僅列最多的10個外部來源):
- http://yblog.org (6)
- https://hk.search.yahoo.com/ (2)
- https://www.google.com.tw/ (2)
- yblog.org (1)
- http://tw.search.yahoo....b-top&fr=yfp (1)
- http://tw.search.yahoo....ei=utf-8&v=0 (1)
- https://tw.search.yahoo.com/ (1)
- http://www.bing.com/sea...57bef3dc04b02571 (1)
- http://www.bing.com/ima...&form=hdrsc2 (1)
- http://www.so.com/s?q=%...6a80042489e80610 (1)
- http://www.google.com/search (1)
- http://r.search.yahoo.c...7keweof7figyfxha (1)
122.121.33.*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