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和閃光比起來,我在社會底層的朋友比較多,最近看完《做工的人》這本書,更能體會這種階級複製的困境。很多人的成長,不只是受限於資源,而是受限於資源缺乏下的觀念。而正如《進擊的巨人》這個我熱愛作品啟發自己的一個概念,往牆外飛吧,超越你的極限,就算是會死,也比留在牆壁內好,因為你創造了自己的自由。
當你資源受限的時候,私立大學一畢業有學貸要還,在目前台灣高等學歷過剩,市場又不需要這樣多同質性高人才的時候,是相對價值較低的,很難存得到錢。理工科還可以靠學寫程式、去工廠學經驗找到自己新的定位,但如果可以再選一次,會需要貸款去私立大學嗎?這點對文組學生來說,是比理組學生來說更大的問號。
高職畢業,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會有好的發展嗎?會不如高職畢業時已經掌握到基本技能的學生,他們在美髮業、汽修等各種領域可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可以爬到更高的位置。而建築工地市場,掌握技能的人,能穩定工作的人,會從初學者,變成老師傅,變成自己成立小包商,和家人一起奮鬥打拼,擴大工程事業版圖,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少。
可是,家裡無恆產,沒辦法往上,沒辦法獨當一面,又不是個專業打工仔的人呢?就很容易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每份工作都不會超過兩、三年。
而這樣經驗的故事,在我們的家人、朋友身上,普遍能夠看到,畢竟市場的競爭就是這樣激烈,你沒有往上的話,就是往下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當然也會認同,年輕人不要存錢,只要維持基本生活需求後,多的錢就努力去提昇自己,投資自己,你只有這樣,比較有機會擺脫後續在中下底層的宿命。
富貴險中求
即便是這樣去努力投資自己,還是有風險的,有可能失敗也有可能成功。那人呢,想要都不承擔風險,而是中老年後再來還呢?還是承擔風險,勇敢地踏步出去呢?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我想這就是人類社會多樣化面貌的原因,你我都有相當的獨特性。
人生面對這些不間斷的困難與挑戰,那就是地球上每個生命的本質,競爭。就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頭了。
220.137.132.* | 標記為廣告 | 回應此篇迴響